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72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97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述了客车短后悬的优点,并针对现行的发动机后横置短后悬存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开发了一种传动可靠的低成本客车短后悬结构.  相似文献   
22.
三峡坝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三峡水利枢纽运行后,通航水流流态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影响通航的不同流态成因。  相似文献   
23.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和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向群 《铁道学报》2005,27(1):132-136
提出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实用方法及设计流程,并重点讨论了目前洞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设计中如何采集洞口景观数据及如何利用洞口景观数据库;以及如何进行洞口景观点评价等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介绍该设计方法在丹东至本溪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船闸引航道口门外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标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通过分析实船和船模试验资料,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外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满足船舶、船队安全通过连接段的水流流速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25.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布置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焱  孟祥玮  李金合 《水道港口》2002,23(4):281-287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布置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试验研究 ,通过 1:10 0的物理模型 ,从河势演变、枢纽泄洪、船闸灌水等方面对各方案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和引航道内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全包开山开口方案最佳 ,但综合考虑工程和清淤量等因素 ,目前选择了全包方案。  相似文献   
26.
航道通过能力是评价进港航道是否满足港口发展需要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现行规范中对航道通过能力未给出具体计算公式,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公式。通过搜集国内外计算航道通过能力的经验公式.分析讨论各公式的特点及适用性条件。  相似文献   
27.
在总体规划及前期工作基础上,针对防波堤口门处流速较大以及港内存在环流等问题,参考以往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防波堤口门布置。通过数学以及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以减小口门流速,以及由口门较强流速产生的港内较强回流对船舶进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结合数学、物理模型试验等相关研究成果,从规划布局、掩护效果、建设时序、初期投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口门布置方案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与优化设计,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9.
建立涵盖天津新港、海河口港区、临海产业区、南港工业区等天津港主要港区的海域潮流二维数学模型,并通过实测潮流、潮位资料进行模型率定。在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的误差满足精度要求后,通过潮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项目建设前、后工程附近海区的潮流分布特征,对主要港区和进港航道口门附近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0.
丁琦 《水运工程》2012,(12):38-45
利用二维数值模型,对徐圩港大环抱方案工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口门尺度和港内布置形式对口门附近水动力特征及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内水域面积与口门过水面积的比值决定了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的强弱,而水动力条件则与口门附近港池、航道的淤积强度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在环抱式港池的建设初期,应尽量减小港内无效水域的面积,适当放宽口门宽度,从而在改善口门水流条件的同时,降低港内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