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5篇 |
综合类 | 100篇 |
水路运输 | 56篇 |
铁路运输 | 45篇 |
综合运输 | 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坤宏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3,67(1):185-190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为减轻对城市规划的分割,缓解对城市集中居住区产生的环境影响,城区段铁路地下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科研院所等环境敏感点较集中,准确评估振动环境影响,并科学提出有效的振动缓解措施,是城际铁路地下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都市圈城际铁路地下线振动影响特征、评价体系、执行标准、振动源强和振动防护措施等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时速160 km城际铁路地下线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预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是可行的;经与实测值验证,环境振动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2.5~6.2 dB;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宜通过实测方式获得,且需详细论证与类比工程的可类比性;宜优先采取振源控制,并系统考虑综合措施降低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52.
地铁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营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对突发大客流影响时的准确客流预测,能够有助于缓解城市地铁运营压力并降低安全风险。虽然目前的地铁客流预测方法在对日常客流预测准确性上有较好的表现,然而由于忽视了客流波动造成的客流峰值和谷值数据量不平衡,其对客流的峰值预测效果并不佳。为了进一步提高客流预测精度,考虑从峰值数据自身特征出发,通过聚类模型判断客流类别并验证不同客流类别间显著的不平衡问题,参照分类任务中类别不平衡问题的处理方式,通过欠采样、随机过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3种数据平衡方式,实现客流平衡处理。同时,采用支持向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进行客流预测并对比不同数据平衡方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平衡处理,类别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平衡数据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可以提供最佳的进站客流预测精度;基于随机过采样技术平衡数据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提供最佳的出站客流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客流波动较大情况下的城市轨道客流精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高玉祥;董晓峰;程建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20(2):526-536
风沙危害是影响风沙地区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的主要因素,沙害区线路方案优选是铁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定性、定量指标共存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为解决线路方案比选中指标权重确定、定性指标量化和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技术难题,研究基于云模型和改进TOPSIS的风沙地区线路方案优选方法。通过分析风沙地区线路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线路设计、不良地质、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选取26项指标建立风沙地区线路方案优选指标体系;然后在使用语言类模糊数表达定性指标基础上,通过云模型将定性描述转化为精确数,由离差法计算符合线路方案比选实际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法改进TOPSIS,构建风沙区线路方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实现方案的排序和优选。以格库铁路某风沙段选线为例,对优选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方法的风沙地区线路方案优选结果与工程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云模型的定性指标量化方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指标属性信息;通过离差法计算的指标权重也更为便捷合理,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通过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对方案进行排序使各方案的优劣性得以更好地呈现,提高了风沙地区线路方案优选的效率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风沙地区线路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4.
郑万铁路是西南地区通往中原、华北、东北地区的便捷快速客运主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可促进西南地区快速客运网的建设,拓展高速客运专线网,填补区域路网空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构建沿长江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罗家山至楚烽段线路在郑万铁路的岩溶减灾选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罗家山至楚烽段地形地貌、矿产分布,从岩溶、危岩落石、断裂带、采空区及工程选址条件等方面,对本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选。研究表明,经两河口绕行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及运营风险可控,故推荐经两河口绕行方案。罗家山至楚烽段选线的成功应用,为高速铁路在岩溶发育、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区域的减灾选线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5.
56.
针对岩溶地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扩大程度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岩溶区域控制保护区具体调整 方案。从岩溶不良地质影响既有结构安全的机理出发,通过对指导性行业标准和岩溶地面塌陷机理研究,确定岩 溶区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的3个重要指标:外部作业影响范围、岩溶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和既有城市轨 道交通结构易受影响范围。通过几何分析,确定外部作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进而引发既有城轨结构安全风险的极 限范围,这一范围即为岩溶区控制保护区范围。最终提出两种典型岩溶地质条件下明挖车站与盾构区间的控制保 护区范围计算模型,并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可以为深圳及其他岩溶区域城市轨道交 通项目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为准确识别高速公路匝道对主线车流的影响等级和范围,本文提出基于速度波动特性的高速公路匝道影响量化方法。通过建立改进加权速度排列熵指标以量化各服务水平下匝道对高速公路主线车流的影响,对建立的指标进行谱聚类分析来确定匝道的影响阈值。应用京昆高速及二广高速的99个平行式合流匝道和直接式分流匝道多点主线线圈检测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识别高速公路主线车流受匝道的影响程度。合流匝道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比次外侧车道高4%~69%;A~C级服务水平下,分流匝道对上游主线最外侧车道影响程度比次外侧车道高6%~29%,D~F级服务水平下,最外侧车道受影响程度比次外侧车道低10%~13%。合流匝道的影响范围是合流点上游350m至下游550m;其中上游160m至下游100m和下游180~270m为核心影响范围。分流匝道影响范围为分流点至主线上游850m,其中750~850m、450~600m、100~300m为核心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匝道交通设计、管控策略和提升仿真可靠性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设置匝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日裔移民作家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当今英国文坛重要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国际化主题,指出其作品中超越族裔的全球化思想,并尝试讨论少数族裔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变化,即作品主题由关注传统的少数族裔族群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向关注人类共性,追求文学作品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59.
山区公路地形复杂,涵洞因位置、台基台身、基底处理和洞口数量变化较大使涵洞经常引起较大变更,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以下简称范本)涵洞项目工程量清单只按涵长米计价,给工程变更带来一定的不便,甚至引起争议.作者提出在范本清单项目号后加小节等办法,为解决类似变更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随着不断增长的船舶交通量和危险货物的运输,对海洋环境潜在威胁的加大和大众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指定和实施特别敏感海域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防止海洋污染的政策之一。然而,作为一种需要实施特殊环境保护的海域,特别敏感海域的指定目前在IMO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本文主要介绍了PSSA的发展历程及其热点问题,并阐述了对我国建立PSSA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