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242篇
公路运输   798篇
综合类   394篇
水路运输   196篇
铁路运输   369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加快工程造价结算工作的几点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种种原因,工程造价结算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难免会出现分岐。给工程结算增加难度。就结算工作中常发生的分岐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2.
工程竣工决算审查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坚持原则的精神。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规定及项目立项批复文件精神,使竣工决算全面反映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中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及设计概算执行情况,对合理确定工程投资、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积累技术经济资料提供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73.
贵州三凯高速公路一处60多米的高边坡因地质原因发生坍塌,对病害采用了预应力锚索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结合工程实践,文中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工艺及机具材料,以及施工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4.
黄土沟壑区湿软路基沉降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考虑路基沉降预测时诸多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提出基于神经网络范例推理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以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沉降范例检索模型,在范例相似度计算中,引入归一化效用函数,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建立当前沉降范例与沉降源范例之间的相似关系,最终实现当前沉降范例的沉降预测。对黄土沟壑区湿软路基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预测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75.
有碴轨道下沉变形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理解轨道下沉变形产生与发展机理及主要影响参数,以道床下沉为例,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轨道下沉变形法则,借助已开发的仿真分析程序,分析了运营条件与轨道结构参数对道床下沉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车辆轴载、线路运量是轨道下沉破坏主要控制因素;采用重型钢轨、大截面尺寸轨枕和重质道碴可以降低道床下沉量;轨枕间距大,道床弹性模量高,不利于道床下沉变形的控制;当路基K30模量小于90MPa.m-1时,道床下沉量随着K30值的增加而增大,当K30值大于90MPa.m-1时,随着K30值的增加道床下沉量反而降低。可见,为了阻止有碴轨道下沉变形,应注重轨道结构参数的匹配,合理安排运输。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深入探讨了预抛高法处理桥头跳车措施的原理.提出其抛高量的估算是该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介绍123省道南京高淳段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沿线岩土层岩性特点与分布特征及相应不良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线路南段处在区域性茅山西侧断裂影响范围内,拟建固城大桥桥址区钻探揭露的逆断层,属于茅山西侧断裂前缘部分。  相似文献   
78.
应用MARC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三维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及不同的地基沉降模式,分别对土工格室加筋体和柔性搭板消化地基沉降、协调和控制桥头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同时,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有效地阻止上层土体向下沉降,减小路基竖向应力,使得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79.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变形及地温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在竣工后3 a内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路基不同位置的地温变化、路基基底沉降变形和路基不同位置沿横向及纵向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粗颗粒土填筑的过渡段路基对多年冻土区土体有明显的冷却效果,可防止多年冻土上限的下降;路基阳坡的沉降大于阴坡,而沿路基纵向,距离桥台越远路基沉降越大,但路基沿横向和纵向的沉降均满足工程要求;这种粗颗粒土填筑的路桥过渡段可适用于多年冻土区。  相似文献   
80.
胶新铁路软弱土路基沉降规律与变形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土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等特点,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必将产生一定的沉降,甚至发生于运营阶段,对铁路的运营质量造成危害。该文基于铁道部项目-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对不同的试验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监测,以给出规律性的结论。首先该文介绍了软弱土路基沉降及预测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的试验段DK300进行了介绍;然后该文详细分析了该段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最后该文对软弱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了组合预测方法,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