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48篇
公路运输   101篇
综合类   112篇
水路运输   369篇
铁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浮漂式防波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仿水生植物“浮漂”的结构形式,设计一种新形式的防波堤。将多块圆形木板柔性连接成一体,平铺于水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消浪效果的初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消浪性能,并且其固定方式采用系泊于水下的消浪效果优于系泊于岸边的。  相似文献   
152.
弹性浮筏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志刚  冯奇  汪玉 《船舶力学》2005,9(6):113-125
浮筏隔振系统是一种集集中质量,弹簧,阻尼和弹性连续体为一体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重要设备的振动隔离.本文以多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弹性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筏体的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的耦合,由此推导出整个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振动方程.结合具体的算例,求出了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对不同冲击激励的响应,指出了筏体的弹性变形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弹性模型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该研究可对浮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3.
黎上达  刘彦 《中国舰船研究》2017,10(6):108-113, 119
  目的  为了研究几何参数对浮筏隔振系统性能的影响,  方法  运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建立筏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以振级落差作为隔振效果的评价参数。在弹性筏架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分析筏架几何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和筏架固有频率分布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筏架的几何参数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高频段;筏架高度、长宽比、肋板数目是影响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和筏架固有频率分布最重要的几何参数;调整筏架几何参数是避开机械设备激振频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论  所得结论对浮筏隔振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155.
陈越 《隧道建设》2017,37(4):387-39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很多大城市集中在江河两岸或江河入海口附近,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通行能力大、线路短、横断面形状选择灵活、管节预制质量易于控制和防水效果好等优点,使得沉管隧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1)归纳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有隧道位置的选择原则与建设条件调查、几何设计、结构与防水设计、接头处理、基础处理、管节浮运沉放等;2)从隧道的精细化地质勘察、基础处理、基础垫层处理和消防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世界上建造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其建设标志着我国沉管隧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修建情况,总结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规模不断增大、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强、施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接头技术不断进步;4)随着沉管隧道理论设计、施工工艺和配套工程的不断发展,关键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进沉管法隧道技术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6.
水中悬浮隧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各国关于水中悬浮隧道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波浪和水流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模型,波浪环境下水中悬浮隧道的锚固系统的涡激振动数值分析,地震激励下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水中悬浮隧道的结构问题,针对实际工程背景的波浪环境载荷下的模型试验及水流环境中水中悬浮隧道阻力系数、惯性力系数的试验研究。最后讨论了水中悬浮隧道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荷载的确定,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针对性的模型试验,安全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7.
探索深海浮式平台系泊索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以极端海况下的某型深海半潜式平台系泊索为例,研究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系泊索非线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分析步骤,并利用专业海洋工程软件HARP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底与系泊索触底段的相互作用对系泊索顶端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8.
超大型浮体柔性夹层连接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连接器作为超大型浮体最为薄弱的构件之一,研究带有柔性夹层连接器的力学特性,旨在明确柔性夹层对连接器的刚度和应力变化的影响.通过建立钢与柔性夹层的本构模型,采用接触力学分析手段,对连接器进行力学分析,分别获得超弹性橡胶和尼龙作为柔性夹层时连接器的力学特性和刚度变化曲线,并获得不同厚度,初始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这一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发现,超弹性橡胶与尼龙对于连接器的应力大小具有显著影响,采用超弹性橡胶和尼龙夹层时,连接器的应力水平与应力分布也明显不同,同时材料参数的变化对于连接器的刚度变化影响较大.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柔性夹层材料进行参数优化,既得到合理的连接器刚度,又将连接器应力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9.
曲腾飞  王媛 《都市快轨交通》2015,28(1):110--113
针对在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选择施工工法这一难题,重点介绍并对比分析散铺法、预制钢筋笼法、全预制短板浮置板施工和半预制短板浮置板施工这4种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施工工法,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半预制短板浮置板施工方法较其他施工工艺简单,适应能力强,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特别适合浮置板轨道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0.
The study evaluates the added value generated by estimating dynamic demand matrices by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Floating Car Data (FCD).

Firstly, adopting a large dataset of FCD collected in Rome, Italy, during May 2010, all the monitored trips on a specific district of the city (Eur district)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analysed in terms of (i)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ii) actual route choices and travel times. Th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demand data from FCD are usually not suitable to retrieve directly demand matrices, due to a strong dependence of this information from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monitoring device. Instead, origin–destination travel times and route choice probabilities from FCD are a much more reliable and powerful in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FCD origin–destination flows, since they represent the traffic conditions and behaviors that vehicles experiment along the path.

Thus, several synthetic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adopting both travel times and route choice probabilities a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standard link measurements, in the dynamic demand estimation problem.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strength and robustness associated to these network based data, while link measurements alone are not able to define the real traffic pattern. Adopting both the information of origin–destination travel times and route choice probabilities during the demand estimation proc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d demand matrices consistently incr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