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80篇
公路运输   473篇
综合类   391篇
水路运输   342篇
铁路运输   263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采用CFD软件对不同燃烧室几何参数下的缸内湍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道直径从8 mm增加到14 mm时,燃烧室内湍动能有所减少,但湍动能分布变得更加均匀,且副室中心区域的湍动能增加;通道倾角从40°增大到60°时,副室内中心区域的湍动能增加;此外,通道位置和副燃烧室形状对湍流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该文以新东海港桥悬臂浇筑施工中采用的挂篮为实例,介绍了挂监的施工概念及挂监的选用标准,同时还介绍了挂监的验算情况。  相似文献   
73.
宿迁市市府东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为65m+105m+65m的连续箱梁桥,为保证施工过程结构应力(应变)处于安全状态,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施工控制。该文介绍了施工监测模型和现场施工监测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施工监控的主要结论,结果表明通过施工监控,成桥线形和应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4.
轮胎动态模型的阻尼和对滚动阻力及动态响应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了一些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基于轮胎模态参数模型,给出了不同阻尼环节对滚动阻力及轮胎以不同速度滚越障碍物的动态响应的模拟结果,并部分地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具有结构阻尼环节的轮胎模型,对于两者的模拟均给出了更好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75.
结合独立悬架车辆转向轮定位参数的特点,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对影响转向轮侧滑的轮胎胎压、载荷和车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到了侧滑量与转向轮定位参数间的定量映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失拟检验。结合汽车动力学相关理论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6.
保持恒定连续的摊铺速度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确定了路面施工机群参数合理匹配的原则,分析了机群参数合理匹配的图解方法,并给出了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7.
从级配碎石基层的研究现状出发,讨论了级配碎石在级配良好并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排水性能。深入分析了级配碎石基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对级配碎石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基于二维相干非一致激励功率谱模型,采用随机过程理论关于幅值、相位与功率谱的关系式,根据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合成人工地震波,考虑波动传播效应和多点激励效应,分析了某座跨长江的大跨度斜拉桥在地震激励下的空间非线性响应特性,计算了桥梁结构关键部位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并与一致激励下对应响应量进行比较。认为非一致激励下大跨斜拉桥关键部位的某些响应粱大幅增加。反应了进行非一致响应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9.
介绍通化西昌斜拉桥单索面牵索挂篮设计原理、构造特点、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80.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田村重四郎和冈本舜三提出的沉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方案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纵向受力分析。分析中采用了隧址处100年超越概率为2%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考虑了不同管段的联结方式和不同的计算参数,对初步设计中沉管段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所提供的数据曾为设计单位所采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