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140篇
公路运输   403篇
综合类   892篇
水路运输   240篇
铁路运输   267篇
综合运输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1.
This paper models part of a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PTN), specifically, a bus route, as a small-size multi-agent system (MA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considering a ‘real world’ bus line within the PTN in Auckland, New Zealand. The MAS-based analysis use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system – autonomous agents interacting with one another –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considering bus capacity and frequency of service for existing and projected public transport (PT) demand. A simulation model of a bus route is developed,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Several results are attained, such as when the PT passenger load is not close to bus capacity, this load has no effect on average passenger waiting time at bus stops. The model proposed can be useful to practitioners as a tool to mode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ses and other agents.  相似文献   
512.
Congestion in transport stations could result in stampede development and deadly crush situations.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 cameras enable station managers to monitor the crowd and reduce overcrowding risks. However, identifying congestion conditions is a very laborious task for a human operator who has to monitor multiple lo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o automated image-based identification of congestion as measured by level of service (LOS), which 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tandard for measuring congestion. Existing methods for measuring LOS based on crowd density estimation from image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that, crowd density cannot be estimated accurately.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ion of flow parameters involves a complex process, and consequently these parameters are not indicative of congestion in real-tim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to directly classify LOS without calculating flow parameters. In the proposed method, visual features extracted by a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re classified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re further refined by using a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A second contribu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web-based LOS map visualization platform to monitor pedestrian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distribution in real-time.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t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in Melbourn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achieve an accuracy of 81.9% and efficiency of 0.40?seconds per frame in LOS classification using CCTV images.  相似文献   
513.
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合建问题,提出了合建的原则和设计要点,并以惠深高速长龙互通与镇隆服务区合建设计为例,探讨合建设计方案拟定和比选思路。  相似文献   
514.
洛溪大桥是105国道跨越珠江上的一座特大桥,于1988年8月建成通车。运营17年后,经检测发现桥墩、承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到桥梁的安全使用。文中主要介绍大桥主桥2#墩承台病害的修复设计和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515.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小型车的换道行为特性,采用2台无人机同时在200 m的高空对交通流进行拍摄,获取交通流运行状态。构建拍摄路段的高精度地图,获取每一时刻车辆的精确运行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2个视频进行拼接,最终获得车道位置、速度、车辆编号等8项关键指标,共提取换道行为1 520条,筛选后得到完整的自由换道数据942条。采用车辆轨迹是否持续偏移作为判断换道行为起终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换道的时间长度、空间长度、与周边车辆的相互状态以及换道行为的安全性等16个特征参数。得出平均换道时间长度为6.09 s,平均换道空间距离为148.08 m,换道时间与空间长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换道车辆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平均距离最小(34.29 m),其相对距离在10 m以内的占28.24%,驾驶人为了加快行驶,在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相对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依然采取换道措施。与正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差最大,平均值为10.2 km·h-1,并且在83%的情况下,本车的速度大于前车,说明车辆自由换道是由于前方车辆行驶速度较慢所引起。采用TTC,MTC分别对换道起始时刻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将安全状态划分为4种类型:严重-紧急状态、严重-非紧急状态、非严重-紧急状态、非严重-非紧急状态。其中严重-非紧急,非严重-非紧急这2种状态占比最高。该研究成果对了解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换道行为特性,以及对建立适用于中国实际交通环境特征的换道行为模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16.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高速公路事故频次的显著因素,采集2014年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的事故、道路、交通和气象数据,以曲率和坡度同质性为原则将整条公路划分为154条路段,采用时空交互模型拟合路段季节事故数和道路设计参数、交通特征、气象因素间的内在关系。该模型不仅解释了相邻路段间的空间效应和相邻季节间的时间效应,而且还考虑了时空效应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拟合预测性能、减少参数估计偏倚。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模型估计和评价结果显示:事故数据中存在显著的时空关联和交互效应;时空交互模型比传统层级泊松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路段长度与事故频次线性相关,而交通量则与事故频次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随着中、大型客、货车(三类车)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路段曲率、坡度越大,交通事故风险越高;风速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季节,事故频次将显著上升。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7.
印绍周 《中国海事》2009,(11):28-31
专家预计《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2011年生效,我国将在合适时机批准该公约。公约的批准和生效将对我国海事部门的履约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应对、制定有效的对策是摆在海事部门面前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文中着重分析了与海事部门有密切关系的条款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海事部门有效开展履约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18.
随着航标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日益成为当前航标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论文以东海海区航标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背景,论述了航标公共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总体架构,分析了航标公共网络系统为涉海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及信息服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519.
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的产生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其相关技术与组织体系的互动关系分析,为实现系统整合的可能视角及方法奠定了概念背景。针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分别从战略、执行力和推进动力角度对系统实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以此为分析基础提出了以“服务应用层战略规划”和“信息环境层协调构建”为切入点的系统整合框架。最后在实现模式上提出了从初期建设利用少量接口直接联系各服务应用系统与基础管理系统逐步向共建共享共用信息平台转换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20.
针对舰船综合业务传输设备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现实,从设备结构部分的电磁兼容、热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舰船综合业务传输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恶劣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干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对舰船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