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87篇
综合类   383篇
水路运输   599篇
铁路运输   300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介绍了多输出单端反激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计算机联锁系统辅助电源的设计。分析多输出单端反激电源的工作原理,双闭环控制方式和工作模式;详细阐述了高频变压器的设计方法以及关键元器件和电路参数设计。该方法设计出的电源符合计算机联锁系统辅助电源性能要求,具有很大的实际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2.
马骏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3):48-50,55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振型、频率和阻尼)是桥梁承载力评定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识别桥梁结构工作性能和桥梁抗震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昆明东风路立交桥的动载试验,分析桥梁在不同工况下动应变、动挠度、频率和阻尼以及影响实测冲击系数的原因。对全面地评价桥梁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徐新雷 《港口科技》2012,(10):40-42
针对西门子电控系统集装箱桥吊吊具卷缆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改造。通过修改西门子变频器参数,可有效避免桥吊吊具卷缆系统由于通信故障引发的失控,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桥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在配有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的铁路车站,如果站场存在高建筑物、山体、多隧道、特长隧道等特殊情况,会使车地无线通信出现信号弱或者无信号现象。针对这些特殊站场情况,给出几种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有效地解决信号弱或者无信号问题。  相似文献   
25.
针对海上风电整机结构其低阶固有频率的控制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小直径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API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大直径单桩结构桩内土芯、冲刷深度、表层土置换措施对整机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实体单元计算所得一、二阶整机固有频率要明显大于传统p-y方法计算结果;桩内土芯对一、二阶整机固有频率影响很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泥面冲刷深度的增加,一、二阶固有频率降低不明显,认为传统p-y方法对于大直径单桩的适用性有待研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桩内土芯的影响可忽略;对于大直径单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忽略冲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基于PLC的模糊频载调节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孙彬  杨光 《船海工程》2012,41(2):101-104
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现船舶电站模糊调频调载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采用离线计算、在线查表的方法在PLC上实现模糊控制,利用硬件在环仿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频载控制器具有较好的稳、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7.
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点,综述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指出了当前射频识别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8.
以EQ491型发动机油底壳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法得到了油底壳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运用模态实验技术,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原始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油底壳模型进行约束模态分析,验证了油底壳结构的合理性,即油底壳固有频率远大于发动机机体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29.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12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1%,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7%,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   
30.
借助白噪声谱在数学处理上的独特优势,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生成了高精度的白噪声长峰不规则波,实现了船模在该海浪环境下顶浪航行时的纵摇及垂荡耦合运动的数值模拟,从而计算船模纵摇和垂向加速度的响应幅值算子(RAO),达到了由海上实测摇荡时历反推较高精度海浪频谱的目标,并将反推结果与海上实测海浪数据进行了对比,效果良好,从而为在航船舶提供了一种获取当前海浪信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