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3篇 |
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92篇 |
综合类 | 402篇 |
水路运输 | 458篇 |
铁路运输 | 300篇 |
综合运输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低碳节能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论述,给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低碳节能技术发展方向的合理建议。首先对目前清洁能源和再生能量利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已投运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光伏发电和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对节能降碳的作用;针对不同牵引制式的特点,分别提出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柔性供电系统架构,一方面充分消纳清洁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双向变流器、同相供电等技术提高能量利用率,改善供电质量,最终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轨道交通高架桥在地震时位移较大,相邻跨由于相位差的存在有相互碰撞的风险,
需探究在取得高隔震率的同时如何降低梁端相对位移,避免相邻跨结构产生碰撞。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高架桥
为背景,探讨在不同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的隔震效果,以及相对于延性抗震设计的经济优势;推导结
构体系周期的计算公式,提出梁端伸缩缝宽度的设计方法。分析表明,在 0.2g、0.3g 峰值加速度区域,墩柱隔震率
几乎持平,高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相邻跨体系隔震周期越接近,梁端相对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113.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为预测摩擦缓冲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从几何特征和作用原理的角度,建立详细的MT-2型缓冲器理论模型。首先,通过对缓冲器内部各摩擦元件的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推导出缓冲器在准静态下的阻抗特性;其次,引入附加摩擦系数量化各摩擦元件之间动静态摩擦过渡时的黏滞补偿,并模拟出缓冲器在动态下的阻抗特性;最后,利用C80型货车冲击试验数据对该缓冲器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下的缓冲器示功曲线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正确性;局部上数值模拟中缓冲器从加载Ⅰ阶段过渡至加载Ⅱ阶段的突变现象在冲击试验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5.
地铁车辆部件作为重要噪声传递路径,其隔声性能对车内噪声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某型地铁车辆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车内噪声预测分析模型,研究了车辆部件的隔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改变车门、车窗和风挡的隔声量,对车内噪声的抑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6.
Kazuhiro Fukuda Junichiro Tokunaga Takashi Nobunaga Tatsuo Nakatani Toru Iwasaki Yoshikuni Kunitake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5(3):123-13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echnique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drag using a super-water-repellent surface and air-injection
(called an SWR & A technique). Its effectiveness was examined by carrying out pressure-loss measurements with a tube of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along with resistance tests on a horizontal flat plate, a 7.2-m-long tanker model, and a 12-m-long high length-to-beam-ratio
model ship. Thes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techniqu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odels' frictional drag; for example,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n the SWR surface was reduced by 80% at a speed of 4 m/s and 55% at 8 m/s.
Received: October 16, 2000 / Accepted: December 4, 2000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扣件及道床减振模拟的在线测试研究设计,讨论其综合试验平台的设计思路、测试项目及主要结构方案。通过计算分析,确定该试验平台总长度、分块长度等关键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平台建成后可为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各类型轨道减振措施提供试验场所,并提出合理的参数优化建议,为今后减振轨道结构的设计选型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8.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阻尼降噪车轮结构和降噪原理,对安装阻尼车轮的列车和普通列车在通过轨道直线区段、曲线区段以及低速、高速运行等工况下的噪声进行对比试验,从声级、频谱、时域谱三方面分析了试验结果,验证了阻尼车轮降噪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9.
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传力性能、接头折减系数和极限状态,通过模型试验、接触单元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各栓传力特性取决于外荷载、接触面状况、等效截面刚度等因素,多排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首尾两排螺栓处芯板与拼接板接触面上滑移量达螺栓与栓孔间的设计空隙值、头排螺栓承剪孔壁承压作为判定指标;长列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头尾排螺栓传力比最大;实桥栓接节点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