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篇
  免费   168篇
公路运输   1322篇
综合类   1035篇
水路运输   796篇
铁路运输   393篇
综合运输   2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451.
从N-S基本方程出发,采用亚格子尺度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方法,通过建模和数值计算研究涡轮叶片间流体流动时周围流场的速度、压力、雷诺数和流线分布情况,得出涡轮叶片间流场参数的分布范围,发现各个工况点流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对增压器涡轮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2.
Intra‐city commuting is being revolutionized by call‐taxi service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 customer requests a taxi via phone, and it arrives at the right time and at the right location for the pick‐up. This mode of intra‐city travel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for customers traveling for business and non‐business purposes.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vehicles on city roads and raising fuel costs has prompted a new type of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problem of finding a fuel‐efficient and quickest path for a call‐taxi through a city road network, where the travel times are stochastic. The stochastic travel time of the road network is induced by obstacles such as the traffic signals and intersections. The delay and additional fuel consumption at each of these obstacles are calculated that are later imputed to the total travel time and fuel consumption of a path. A Monte‐Carlo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unique fuel‐efficient paths between two locations in a city road network where each obstacle has a delay distribution. A multi‐criteria score is then assigned to each unique path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path is fuel efficient, the average travel time of the path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travel times of the path.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53.
为了研究双子乳化剂对微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以 Minitab 软件设计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试验、爬坡试验、Box‐Behnken 试验,通过 Box‐Behnken 试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通过 Minitab 软件中的寻优模块,对试验结果寻优,得到最优的试验配方(体积分数):复配乳化剂比例2.13%,蓖麻油比例1.02%,柴油比例80.85%, HLB 值6.56,葡萄糖水溶液16%,溶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18.68%。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双子乳化剂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稳定时间为292.6 h ,通过试验验证得到的稳定时间为286 h ,与理论误差为4.7%,较传统乳化剂稳定时间提高大约10%,复配乳化剂的比例减少12%,助溶剂比例减少5%,溶液中的葡萄糖比例提高9%,且制备的微乳化柴油颜色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454.
研究了缸内直喷汽油机在不同二次喷射时刻条件下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试验工况为最大扭矩转速2000 r/min工况,负荷率分别为10%,30%,6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二次喷射时刻下,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粒径呈单峰分布,低负荷数量峰值在对应的积聚模态70 nm附近。低负荷下,合理优化二次喷油时刻可以降低颗粒物排放;中等负荷时,单次喷射的颗粒物排放远低于二次喷射。  相似文献   
455.
汽油机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台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设计了甲醇裂解系统,利用发动机高温排气裂解甲醇,并将裂解气送入气缸燃烧,研究了掺烧甲醇裂解气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式裂解器中,甲醇裂解的主要产物是H2和CO,体积分数分别为60.7%~64.8%,19.1%~23.1%;汽油掺烧甲醇裂解气会导致发动机输出扭矩降低,发动机当量燃料消耗率下降,热效率增加,甲醇替代比为20%时,不同负荷下当量燃料消耗率均下降6%以上,最大可降低8.8%,有效热效率由原机32.47%提高到35.57%;原机和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均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相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热效率比原机高.  相似文献   
456.
基于不同燃油品质的内河船舶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某内河船舶于苏州河某航段进行了分别燃用B0(纯石化柴油)和B10(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生物柴油体积比10%)的实船放对比试验,探究了燃油品质对内河船舶PN(颗粒物数量)、CO、THC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的PN随粒径分布相似,在离港、进港和低负荷工况时呈双峰对数分布,在巡航及中、高负荷工况时呈单峰对数分布;○2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PN、THC、NOX排放均随负荷变大而升高,而CO排放则先降低后升高;○3相对B0,内河船舶燃用B10时PN、CO排放下降、THC和NOX排放上升,离港、巡航、进港时PN排放因子分别降低13.82%、8.21%、46.44%,CO排放因子分别降低20.87%、34.75%、17.60%, THC排放因子分别升高33.68%、26.00%、14.15%,NOX排放因子分别升高1.33%、13.92%、8.93%。  相似文献   
457.
冯店隧道交通事故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成南高速公路冯店隧道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性。冯店隧道(79~80km)的交通事故主要集中于79.62~80km路段、成都至南充(成南高速公路)方向,多数发生在夜晚,事故形态主要是撞击固定物和侧翻。分析了隧道、道路线形等因素对驾驶员的影响,认为隧道79~80km路段的线形组合和超速行驶不仅诱发事故、也是事故具有明显集中性、方向性和时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8.
燃油加热器在北方城市客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并提出利用燃油加热器改善发动机低温起动的措施;利用燃油加热器时改善城市机动车节能减排、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9.
为研究高填路堤下涵洞的病害机理,对上埋式拱涵的应变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现场某实际拱涵应变的观测和有限元分析,在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吻合较好的条件下,得到了拱涵的应变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拱涵涵顶下部的拉应变最大,侧墙上部的应变较大,上拱45°位置的应变较小;填土荷载产生的混凝土裂缝最易在涵洞顶端下部出现,需补强。埋入EPS不仅能减小涵顶的最大竖向土压力,而且能全面改善涵拱结构的应变分布状况,从而改善涵洞断面混凝土的受力,能大幅降低涵洞混凝土的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460.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早在1839年.英国人格罗孚就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发电的原理。20世纪60年代,研发出了液氢和液氧发电的燃料电池.由美国UTC公司首先用于航天和军事用途。近20年来.由于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以质子交换膜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技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