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95篇
公路运输   575篇
综合类   938篇
水路运输   598篇
铁路运输   277篇
综合运输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汽油机平均值模型在硬件在环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汽油机平均值模型 ,并根据其在电控汽油机ECU硬件在环仿真中的应用来说明它在控制研究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2.
非线性闭环汽车系统直线行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民  林逸  闵海涛  朱启昕 《汽车工程》2002,24(6):520-523,519
详细研究了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直线行驶稳定性问题。在线性范围内分析了驾驶员预瞄时间和轮胎刚度对临界车速的影响;在非线性领域内运用Hopf定理等非线性理论研究了当系统失去直线行驶稳定性后的特殖运动形式,并以某一国产汽车为例,验证了该车失去直线行驶稳定性后,将出现稳定的蛇行运动。  相似文献   
123.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时序建模方法提取特征参数 ,在提出一种隶属函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 ,并通过喷油泵试验台上的典型故障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4.
混合仿真技术在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快速开发中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君  喻凡  殷承良  张建武 《汽车工程》2001,23(5):306-310
本文叙述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已有的仿真软件,进行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快速开发的过程,利用该开发系统对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进行开发,最后把研制的ABS控制器应用于实车进行道路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在较少的前期投入和短时期内开发出合格的汽车电子产品以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5.
自动换档过程中的动态闭环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安林  武文治 《汽车工程》1994,16(5):276-282,302
在自动换档过程中,变速器传动比的突然改变往往伴随换档冲击。为此,本文研究用调节发动机油门开度弥补牵引力波动,用动态闭环控制减少换档过程中同步齿轮的转速差和接合离合器时的主从动片的转速差等,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起步,换档品质,实现了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三者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形成零件组和建立机床组的新方法,实现了生产流程分析法与编码分类法的综合.对于成组加工单元,本文把设备负荷与零件相似系数一起作为形成成组加工单元的主要因素,获得了合理的零件组和机床组,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计算性.  相似文献   
127.
鲍伟  曹将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5):162-171
为了实现对湿式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传感器的冗余校验和自我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约简的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模糊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影响因素,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预测输入量,并采用模糊推理理论预测当前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在设计模糊预测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实车数据得到车辆行驶时离合器处于高滑摩功率过程和低滑摩功率过程的不同特性,分别确定相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预测规则,从而进一步提高出油口甩出油温的预测精度。为了提高模糊预测算法的实时性,基于模糊预测规则创建模糊决策表,模糊输入量和模糊输出量分别作为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与决策属性集。利用粒计算理论对模糊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进行属性约简,通过削减冗余信息有效降低模糊输入量和模糊预测规则的个数。最后利用实车采集的数据对比分析约简前后模糊预测算法的单步运行时间和预测误差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粒计算约简的模糊预测算法能够有效保障预测精度,同时拥有更少的模糊预测规则数和模糊输入量,有效解决了模糊预测算法占用资源较多以及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指挥效能评估进行了研究.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的特点,设计了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指挥效能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9.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 交通拥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 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0.
A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GPFC) was proposed to control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control performance. The GPFC employed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position output error of the sprung mass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the traditional fuzzy controller (TFC) in controll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to suppress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for improving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TFC used; however, the TFC or GPFC was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resulting in a large tire deflection so that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in the vehicle becomes worse than with the original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this work developed an enhancing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EGPFC) that not only had the original GPFC propert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tire dynamic effect into the controller design, also using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next tire deflection error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another TFC,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road-holding cap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e EGPFC has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s in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to improve the ride quality and in reducing the tire deflection to enhance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an both TFC and GPFC, a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