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0篇
  免费   915篇
公路运输   5130篇
综合类   5215篇
水路运输   3545篇
铁路运输   2156篇
综合运输   56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1166篇
  2013年   935篇
  2012年   1349篇
  2011年   1575篇
  2010年   1184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1443篇
  2006年   1241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旧路改造期间不断交施工,交通量较大,应对其运营安全预先分析评价。通过对沿线设施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危险因素等级均为Ⅱ级,并提出防范措施。通过对改建期运营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危险因素中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等级为Ⅲ级,对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设施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应立即采取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72.
深基坑双排桩结构受力变形机理及其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带来的地下工程密集化、复杂化等方面的需要,深基坑开挖时双排桩围护结构因具有侧向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强、施工快速等特点在各种大型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该结构的变形机理与计算模型尚未有统一的理论,其设计方法比较杂乱,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设计。依托南京梅子洲青奥城地下空间工程及其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近年来在地下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使用的双排桩围护结构的变形机理、土压力分布规律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与目前广为应用的理正双排桩模型和新规范双排桩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并提出更吻合实际的、精确反映结构变形和力学特性的双排桩围护结构的修正设计计算模型,该模型架构清晰,准确性高,贴近实际工程设计,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于双排桩结构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73.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是地震激励下桥梁抗震性能评估的热难点之一.由于考虑土体影响多而建立的结构模型计算耗时极长,为了提高效率,现采用一致多尺度建模方法,将所研究部位建为实体单元,其他部位建为梁单元,单元之间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界面连接,保证宏观、精细单元间的变形协调,并对某一桥梁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考虑SSI和不考虑SSI效应的桥梁模型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结果,研究SSI效应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尺度建模方法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考虑SSI效应能够有效地降低桥梁的抗震性能需求.因此,在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74.
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随着汽车存有量不断攀升、汽车消费文化的提升,汽车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二手车的消费将会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支撑,而在二手车消费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二手车的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875.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施,并制定了现场监测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能够确保桥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了提出的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76.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基于概率统计论以可靠指标β和失效概率Ff,考虑计算参数的均值同时也考虑了各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不同于以往以容许应力为基础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针对铁路路基本体的结构特点,从概率统计的原理出发,对铁路路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以基床表层变形控制的铁路路基基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以瑞典条分法为功能函数铁路路基边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利用分离函数建立铁路路基边坡实用设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877.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损问题,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 3D数值模拟冲击回波,研究应力波在轨道板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采用冲击回波法识别轨道板中蜂窝伤损的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在蜂窝伤损和砂浆界面发生反射,在频谱图中形成不同峰值,通过频谱伤损定位原理可以确定出轨道板中蜂窝伤损的具体深度。  相似文献   
878.
A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GPFC) was proposed to control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control performance. The GPFC employed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position output error of the sprung mass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the traditional fuzzy controller (TFC) in controll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to suppress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for improving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TFC used; however, the TFC or GPFC was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resulting in a large tire deflection so that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in the vehicle becomes worse than with the original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this work developed an enhancing grey prediction fuzzy controller (EGPFC) that not only had the original GPFC property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tire dynamic effect into the controller design, also using the grey predic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next tire deflection error and the error change as input variables of another TFC, to control the suspension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road-holding cap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e EGPFC has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s in suppressing the vib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prung mass to improve the ride quality and in reducing the tire deflection to enhance the road-holding ability of the vehicle, than both TFC and GPFC, a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879.
系统效能通用评估工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据库和算法集成,设计了一套具有良好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的系统效能评估工具,并以此工具为基础,针对不同的评估需求、数据量和应用环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80.
许多企业在开发产品族时都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必须推出多样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又不能付出太多额外的成本,即,它们必须使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尽可能的不同,而在设计、制造过程又尽可能的相同。换言之,企业必须处理好产品族中通用性与差异性间的平衡问题:通用性过高会降低产品性能,同时各产品缺乏个性而使消费者不满;通用性过低又会增加生产成本。产品间设计技术、零部件、制造设备等的通用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益处,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开发风险、减少零部件库存和零部件管理成本、降低生产线复杂度、提高生产能力[3]等。然而,过高的通用性又会阻碍企业创新、降低产品性能。为了评价产品族通用性的高低,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通用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被用来对产品族进行数值化的评价。本文介绍了6种评价指标,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通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