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357篇
综合类   223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418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61.
介绍了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的2种"和谐"型系列电力机车的基本情况,对机车的基本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对电传动系统的基本特点、技术数据、技术平台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可为我国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电传动系统技术平台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62.
针对多轴分布式电机驱动车辆电液复合制动中易出现的车辆制动抖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建压阶段电机制动力修正策略和一种基于前馈-反馈的协调控制策略,分别在建压阶段和其他阶段通过协调复合制动力来解决制动抖动的问题。针对防抱死控制系统与电机制动系统共同作用时的制动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PID 控制的ABS控制策略,主要通过改变电机制动力来解决制动矛盾的问题。通过TruckSim、Matlab/Simulink及AMESim联合仿真验证,制动冲击度在建压阶段下降了 20.66%,在电机退出阶段下降了 92.59%,驾驶感觉得到明显改善。而 ABS控制策略也可在保证理想滑移率的同时完成制动能量回收;结合整车制动试验,表明协调控制策略在保证制动效果良好的同时实现了制动能量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63.
对高锰钢对钢轨锣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具有较高的弯曲疲劳性能,其疲劳强度超过了高锰钢母材。  相似文献   
864.
对直齿轮变速箱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斜齿轮变速箱的解决方案。将直齿轮传动改为斜齿轮传动,消除异音、降低噪音;增加齿轮油泵,加强了润滑;采用全新油封结构,增强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865.
介绍了俄罗斯PA1型和PA2型内燃动车走行部和弹簧悬挂的参数。对这2种内燃动车进行了动力学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得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866.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CRH2型300km/h动车组用辅助变流器的总体结构、主电路及技术特点。该辅助变流器已安装在时速300km动车组上,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67.
HX_D3型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主变压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HXD3型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使用的JQFP2-9000/25(DL)型主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特点、主要结构,并对保护装置的维护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68.
HXN5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HXN5型内燃机车的性能特点、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着重阐述了交流传动电气系统、单轴控制技术及柴油机自动停启机系统,分析了机车的主要特点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869.
详细介绍大功率交流传动HXD1C型电力机车辅助电路的结构组成、原理和特点,阐述了AC 440 V电路、AC 220 V电路和DC 110 V电路的结构构成、工作原理、保护模式、设计理念等.  相似文献   
870.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间的摩擦系数及它们相互接触的圆弧摩擦面半径对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钩尾的摩擦约束作用逐渐增强,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车钩转角呈阶梯形减小,建议摩擦系数的合理控制范围为0.25~0.45;钩尾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大、从板圆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小,则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