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196篇
综合类   109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36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粉煤灰作为地层时的工程特性研究较少,直接影响粉煤灰场地的勘察与设计.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排沉积粉煤灰层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粉煤灰的静力触探曲线呈锯齿状,没有临界深度;锥尖阻力比粉质粘土和细砂小;侧壁摩阻力小于填筑粉质粘土、接近沉积粉质粘土、大于细砂;摩阻比小于填筑粉质黏土、大于沉积...  相似文献   
122.
论述了包西(包头至西安)客货共线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设计技术问题,并对各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3.
SNS柔性防护系统技术分析及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的坡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SNS柔性防护系统的概念、技术特点和基本类型(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并结合工程实例,着重分析了主动防护系统中的TECCO系统的作用原理、防护功能和适用条件。SNS柔性防护系统作为一种施工简单易行、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环保效果好、经济合理的防治新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4.
以某公路隧道工程进口段为例,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对预报方案的模糊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再对预防方案的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优选预报方案为"TRT+地质雷达+超前钻孔"。通过现场实践,模糊优选后的施工地质预报方法基本揭露了隧道前方存在的破碎围岩位置与岩溶不良地质体,基于预报结论实施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涌水、突泥等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5.
对历年来库区公路建设中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6.
根据白鸽岭特长隧道的地勘察资料,结合隧址区现场踏勘的成果采用地质分析法对隧道整体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并在此预报结果基础上,采用先进的TGP法对隧道进行长距离预报和瞬变电磁仪法对隧道进行短距离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和地质方法的结合较好弥补了现有物探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禾洛山隧道玄武岩、凝灰岩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室内试验统计成果分析和隧道断面玄武岩夹凝灰岩组合形式及力学特性分析,掌握了各种地质条件的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然后根据凝灰岩与玄武岩的5种组合,5种支护工况,编制了《玄武岩夹凝灰岩支护预案》;并建议按凝灰岩的规模大小、组合关系,综合运用小导管、大管棚、系统锚管、型钢拱架等辅助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围岩变形,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提出的上述施工对策,能保证施工安全并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8.
中尼跨境铁路是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碰撞、拼合的作用带内,其地形、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极其复杂,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及风险极大的铁路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呈典型的"六极四高"特征,存在极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硬岩岩爆问题,深大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效应问题,高烈度地震问题,高地温热害问题,边坡稳定性问题,泥石流水毁问题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采用"科学研究作先导,先进勘察技术为手段,常规调查与勘探是基础"的勘察设计理念,针对性开展中尼跨境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布规律、对铁路工程影响、综合选线技术、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9.
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适应铁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铁路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际标准的选择确定乃至铁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同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论:铁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由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两部分构成,与一般工程经济效益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减损效益是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可通过建立铁路地质灾害损失核算模型,防治工程成本核算模型以及防治工程经济效益核算模型逐步进行核算与分析,继而确定防治标准和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30.
河流峡谷地段地质选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河流峡谷地段,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规模大,又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区域性暗河;线路设计同时受技术标准、投资影响;控制选线的因素极为复杂。本文以渝怀线乌江峡谷地质选线研究为例,对经受施工、运营、汶川地震检验,证明合理的地质选线的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指导类似河流峡谷地段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先期进行河流左、右岸地质选线;峡谷段不良地质极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有条件时,线路内移避开沿岸不良地质;线路绕避不良地质困难或代价极高时,只要地质探明,工程措施到位,线路完全可以通过不良地质;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暗河标高,宏观指导选线,线路最好尽量选择通过岩溶发育安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