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114篇
综合类   325篇
水路运输   113篇
铁路运输   213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Populous Chinese cities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metro systems and planned proactively fo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Rail plus property (R+P) programs, where metro corporations engage in, and even orchestrat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or around rail station areas, have been recurrently reported among these cities. However, careful assessment of these programs is still rare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uilt upon multiple R+P programs led by Shenzhen Metro Cooperation and/or Hong Kong Mass Transit Railway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fathoms the rationale for R+P programs in Mainland China, the obstacles for oversea private investors’ participation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profit making and social goods supply. It finds that R+P programs serve as alternative funding sources for expensive metro projects. It decreases municipal governments’ cash flow contribution to those projects, which is mand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ddition, local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R+P projects has disadvantaged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those private investors from overseas. Furthermore, public subsidy to local metro corporations is likely to persist as R+P programs have not been designed for economic value maximization; rather, they are in place because (1) they reduce the cash flow burden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2) they are task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to produc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ffordable public housing.  相似文献   
82.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紧张和居民公交出行不便等问题,文中根据部分城市公共交通配套标准经验,并以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公共交通设施配套规模的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推算项目需要的公共交通设施配套规模,最后以中山市城区的相关交通参数为例,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中山市公共交通设施配套标准。  相似文献   
83.
笔者提出了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的4种新的计算模型:生产函数模型、对数 线性模型、线性 对数模型和线性与对数的混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导出了他们的计算公式,利用混合模型,对我国从1980年至1999年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投资交通建设比投资其他建设更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从政策选择上对如何阻止长期以来困扰国际海运业的船舶移籍问题进行探讨,基于对国内外船舶移籍现状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深入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在阻止船舶移籍方面所采取的政府干预与政策竞争策略,指出了中国改善船舶移籍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5.
国际航运投资决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30年来国内外国际航运投资决策问题,认为对国际航运传统的或经典的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比较成熟,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有所进行,但基于期权的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尚未进行。为此,阐述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与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86.
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改革深化,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资本也开始渗透到原本属于财政投资的领域,介入到地方公共产品供给。从理论上到实践中,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都有其存在的依据,这是由地方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的,也是在经济发展演进中政府投资范围的不断调整所必然要求的,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大大改变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和效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但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模式、范围、规模仍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为了应对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加大了时公路建设的投资,从而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但是相对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说,关于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研究还很不到位,公路建设拉动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仍不成熟.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拙,在分析了公路建设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后,讨论了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影响的分类,并分析了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的基本理论,为以后深入研究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影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在公路工程投标报价中工程量计算是首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投标报价中四种工程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四种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得工程量计算思路清楚,有利于提高投标报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公路投资项目多目标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公路投资项目决策是对投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评价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文中分析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贷款进行公路投资决策的6个影响因素,包括公路通达水平、公路连通水平、公路等级水平、公路发展速度、公路投融资能力和对地区经济贡献等.利用德尔斐法和层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公路投资项目多目标决策评价的3层指标体系:第一层次表示公路投资项目决策排序,第二层次为6个影响因素,第三层次是6大类指标中的详细指标,共选取19个具体评价指标.文中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11个省份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公路投资项目进行排序.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应优先投资云南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其次是黑龙江.在11个省区中,河南和宁夏公路建设投资排在最后的位置.  相似文献   
90.
文章在调查分析现有投资政策、交通投融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服务业、新兴交通产业发展3个领域,提出了传统融资方式、交通产业基金、争取地方发债、创建交通产业园区、运用委托贷款、依托综合枢纽建设、交通公益基金会、交通资产证券化等8种方式引进民间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