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103篇
公路运输   515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671篇
铁路运输   319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411.
本文对依托工程已取得研究结果的衔接段原位观测数据和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桶形直立结构护岸的抗滑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12.
交通类火灾严重威胁钢结构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为提升复杂环境(开放火灾和弯桥荷载)下连续弯钢箱梁的耐火性能,增强钢结构桥梁的安全服役寿命,选取大型立交桥枢纽工程中两跨连续弯钢箱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耐火试验验证的钢箱梁与混凝土刚性基层协同工作的数值预测模型,深入揭示开放环境碳氢火灾下传热模式和结构特征耦合的箱梁力学行为演化规律。研究了局部环境火灾作用下结构的高温响应与失效模式,分析了复杂荷载状况、弯曲半径与支座布置方式对连续弯钢箱梁火灾响应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复杂环境下连续弯钢箱梁的耐火性能提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弯钢箱梁在火灾下的内外侧挠度差值不断增大,主梁内外侧支座反力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并且在受火初期支座反力变化程度剧烈;受火区域边缘靠近中支点的底板与腹板严重屈曲从而先形成塑性铰,然后在受火跨跨中形成塑性铰,随即整跨结构发生突然性垮塌;荷载水平的增大会显著缩短其耐火极限,受火前期及时撤离桥上的车辆荷载能够有效地延缓变形发展并且避免结构的突然性垮塌;曲率半径小于200 m会显著加剧连续弯钢箱梁高温下的弯扭耦合效应,增大主梁内外侧挠度差值与内外侧支座反力变化幅度,削弱火灾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在钢结构桥梁抗火设计时中支点应设置抗扭支座,常温下支座的布置方式对火灾下连续弯钢箱梁的支座受力状况改善甚微,应在支座与梁端附近增设外部限位装置以防止结构变形过大。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钢结构桥梁抵抗火灾的能力以及增强安全服役寿命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13.
结合在折线先张梁施工中抗拔锚桩的设计实例 ,介绍抗拔锚桩设计中有关计算抗拔力的经验公式 ,并对其各自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抗拔桩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14.
机车运行在任何场合器件结温不得超过额定值,这是整流机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以SS6型电力机车整流机组起动过程结温计算为例,提供了计算方法,供有关专业人员设计、计算、故障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415.
本文介绍了几种螺旋桨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为便于比较也列入普通黄铜的结果。试验装置是转盘。试验过程中观察了盘上空泡,记录试件的失重、成孔率和表面情况的变化。最后分析不同速度下剥蚀强度的变化趋势、剥蚀阻抗与材料机械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16.
对一种新型抗磨铸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抗磨铸钢的最佳化学成分,并探讨了碳、铬、钒、钼等元素对抗磨铸钢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同时,经试验确定了抗磨铸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新型抗磨铸钢锤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其使用寿命为高锰钢的2.4倍,而其成本比高锰钢仅提高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17.
The course-keeping ability of a pure car carrier (PCC) in windy conditions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PCC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ir course-keeping abilities in wind. The two PCCs had the same hull form but different types of rudder. One PCC was fitted with a semispade rudder (hereinafter, the normal rudder), whereas the other was fitted with a spade-type Schilling rudder (hereinafter, the Schilling rudder). Both PCCs were designed to a new concept for the accommodation structure and hull form above the load water line. In this new design concept, there are no sharp corners in the superstructure so as to reduce wind resistance and improve steering performance. The limits of course keeping for the two PCC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The course-keeping abilities of the two PCCs, each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utopilot syst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wind. To develop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two PCCs were predicted based on the data published for a third PCC having similar principal particulars.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wo PCCs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behavior with the respective full-scale trial results. Wi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s were predict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f the object PCCs and a regression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steady wind conditions we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some full-scale experiments to valid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CC.  相似文献   
418.
本文提供了一种估算内河船舶浅水阻力的方法。根据184条船模浅水阻力曲线及部分相应的深水阻力曲线,计算了经济航速、临界航速和不同航速下的兴波阻力系数。应用经修正的Prohaska方法计算了深、浅水形状因子。将上述这些量视为H/T、L/B、B/T和C_B的幂函数方程,应用回归分析确定其指数值。利用求得的回归公式即可进行深、浅水阻力计算,协助选择优良船型,进行主尺度分析,选配经济航速以提高营运经济性。本方法具有计算简便、适应范围广、计算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19.
通过一艘具有非对称片体线型的高速双体船的模型试验和波型分析,探讨了单独片体和双体船两种布置形式的兴波特性及其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0.
本文从节能和减振的角度出发,探讨肥大船后体形状对阻力、推进及伴流的影响。首先,用理论计算流线的方法从三个抬高型球鼻首中选择一个加装于母型船模上。通过比较分别由理论计算和实测得到的流线,表明在舭部两者吻合程度良好。接着,对后体形状分别为V型剖面、U型剖面、单尾鳍型和球尾型的四艘船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方形系数C_B=0.80的四种后体线型中,在满载和压载状态,V型剖面的阻力最低,U型剖面最高。就收到马力而言,单尾鳍型在满载时最低,压载时仅次于V型剖面。至于满载时的伴流分布,U型剖面和单尾鳍型各半径处进流角绕轴一周的变化△β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