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2篇 |
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58篇 |
综合类 | 234篇 |
水路运输 | 152篇 |
铁路运输 | 181篇 |
综合运输 | 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392.
在季节性冻土区,冻融作用将改变桩周土体的强度,并诱发桩基发生病害,研制桩周土体置换材料,探明温度及冻融循环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机理,对于季节性冻土区桩基冻融与冻胀病害的防治非常必要。利用橡胶颗粒、砂和聚氨酯胶黏剂制作试样;开展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条件下橡胶-砂胶结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非线性拟合和回归分析,建立试样切线模量和切线泊松比与轴向、径向应变之间的拟合关系式;据此分析了橡胶-砂胶结材料试样在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温度及围压等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橡胶-砂胶结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峰值点,为典型的应变硬化型材料;橡胶-砂胶结材料的切线模量介于2.0~9.0 MPa之间,温度对试样破坏强度和切线模量的影响较大,而冻融循环次数和低围压对试样破坏强度和切线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橡胶-砂胶结材料试样的切线泊松比介于0.50~0.75之间,径向应变越大,切线泊松比也越大。相对而言,切线泊松比受冻融循环次数、温度及低围压的影响并不明显,可忽略不计。橡胶-砂胶结材料有望为季节性冻土区桩基冻融与冻胀病害防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93.
394.
395.
396.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每年排放的 CO2 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5%,而建筑物化阶段和运营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对这部分碳排放量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某轨道交通车站为案例,将建筑物化阶段进行分解,建立单元工序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再对运营阶段的能耗进行分析,最后集成得到整个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筑物化阶段中钢材的碳排放量占总材料碳排放的 50.84%;机械碳排放中柴油占比最大,为 70.62%;而在人员碳排放中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达到 78%,在车站运营阶段通风空调系统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48.2%。根据计算结果,从机械使用、施工方式、能源来源、运营方式等给出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397.
王怀松;白俊;杨朝华;刮岱文 《铁道通信信号》2024,60(2):63-71
针对铁路信号设计成果交付主要采用传统的纸质交付方式,容易造成交付时信息丢失、管理时信息滞后、分析时信息追溯困难等问题,研究了可行的数字化交付手段与方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铁路数字化交付的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对比传统交付与数字化交付的特点,论述数字化交付的内涵与特征;其次,针对铁路信号专业的数字化交付,提出关键技术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元数据的设计成果交付、设计系统的适应性改造、数字化审批和数据安全防护;然后,重点分析了铁路信号专业数字化交付的实施路径,从“铁路信号设计单元、交付内容及格式、交付流程”3个方面提出基于元数据Schema实现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的解决方案;最后,分析了数字化交付平台业务应用需求,并提出总体架构。研究表明,提出的数字化交付方案可以规范数字化交付的行为和成果,防止交付过程中的信息衰减和数据断层,提升交付质量和效率,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此外,该方案不仅适用于铁路信号专业,同时也适用于铁路其他专业,可以为今后铁路领域的数字化交付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98.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卡的流转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存储论的高速公路通行卡库存管理模型。利用高速公路复合通行卡CPC历史流转数据,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对CPC卡需求量及流转量进行预测。该模型结合存储论的方法与思想,提出库存管理周期以及最大库存、预警值及最佳订购/调拨量等相关参数,实现了库存管理的动态调整。最后进行实例分析,得出基于存储论的库存管理模型对通行卡需求量与流转量的预测误差分别为7.4%和11.5%,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能够根据通行卡流转情况动态调整各相关变量,减少了收费站库存成本,提高了通行卡使用效率以及高速公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99.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组合材料横截面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果园港二期工程上的钢管混凝土柱为原型,对3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控制试件钢管厚度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钢管厚度对钢管混凝土柱耗能性能、承载性能、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延性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钢管厚度的增加,试件的能量耗散系数与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随之减小,试件的耗能能力随之变弱;钢管厚度越小,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耗能性能越好。钢管越厚,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强,强度退化就越弱,试件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好。钢管越厚,外包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就越强,水平承载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400.
针对大跨度桥梁软颤振非线性特性,采用弹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法,研究了典型扁平箱梁断面(宽高比10.7:1)在均匀流场下的软颤振响应,并采用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测力技术——内置天平同步测力测振法测量了非线性颤振自激力时程,该测力技术可大幅降低天平信号中的惯性力成分,提高自激力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扁平流线型箱梁断面在风攻角5°、±3°和0°时均出现了软颤振响应,观测到的软颤振现象表现为自限幅的极限环振荡,振幅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风攻角的增大,软颤振起振风速降低,振幅增加的斜率变缓;软颤振振动出现在扭转模态,竖向和扭转位移均存在一定的高次谐波成分,但与基频相比较为微弱,可以忽略;扁平箱梁断面的软颤振具有显著的弯扭自由度耦合特性,弯扭耦合程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在软颤振振幅发展过程中,节段模型仍然以线性扭转复模态的形式振动,扭转复模态向量的幅值变化较为明显(约15%),需要考虑其随振幅的缓变特性,相位特性变化非常微弱(相位差变化小于3%),可以忽略。基于内置天平同步测力测振技术,测量得到的非线性自激力信号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软颤振振动位移时程,具有较高的精度,自激升力和自激扭矩均在大振幅下表现出显著的高次谐波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