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4篇
  免费   930篇
公路运输   4312篇
综合类   3688篇
水路运输   2683篇
铁路运输   1893篇
综合运输   4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1059篇
  2011年   1201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延性系数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ΔY的结构体系(或材料),可以采用模拟屈服过程法确定其延性系数。同时,提出了屈服过程比P,延性区间系数着,以及假想“屈服平台”的概念,并且尝试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52.
分层饱和土中横向受荷桩动力阻抗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饱和土的成层性和孔隙流体与土骨架变形的相互作用,用积分变换方法构建盘面和柱面荷载作用下土体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函数,用边界元方法建立相应的考虑饱和土成层性的地基与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以层状饱和土中横向受荷桩动力阻抗分析表明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加肋轴对称旋转壳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otal Lagrange描述、弹塑性本构关系及非线性壳体理论,建立加肋轴对称旋转壳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控制方程.将所求得的控制方程应用于截锥壳单元,推导出截锥壳单元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列式,用截锥壳单元离散和逼近加肋轴对称旋转壳,构成有限元分析模型,从而建立了分析加肋轴对称旋转壳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所获得的有限元列式,由平衡路径追踪,求出结构的弹性极值点载荷和弹塑性极值点载荷,将所求得的极值点载荷适当地划分成多个载荷步,求出相应的位移增量,在每一个增量步作特征值分析,由特征值分析求出非线性失稳临界载荷.文中分别将本方法与材料的弹性本构关系和弹塑性本构关系相结合,采用Crisfield圆弧加载法对某精车模型进行平衡路径追踪,得出了该模型的弹性极值点载荷、弹塑性极值点载荷和弹塑性失稳临界载荷.所求得的弹塑性极值点载荷和弹塑性失稳临界载荷与模型实验测试值均吻合较好,其中弹塑性失稳临界载荷值与实验值更为接近.从而证明:本文方法可直接求出加肋轴对称旋转壳的弹塑性失稳临界载荷,而勿须使用Cg、Cs系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讨论了六个自由度船舶非线性运动方程.在船舶作大幅横摇运动假定下,采用压力积分方法,利用Taylor展开,导出其他自由度运动对横摇的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得到其他自由度运动对横摇的非线性耦合系数表达式,以及入射波和绕射波对横摇扶正力矩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纵向运动对横摇的非线性静力耦合作用不存在,它们之间的耦合主要是由波浪引起的.  相似文献   
55.
船舶在随机横浪中的奇异倾覆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远  余音  金咸定 《船舶力学》2004,8(1):44-50
本文应用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理论,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船舶在随机横浪上的运动稳定性,籍此来研究随机海浪中船舶奇异倾覆的机理.本文的研究发现随机动力系统的全局分岔是导致系统失稳并导致船舶倾覆的一种途径.基于这一思路借助随机Melnikov方法,通过求取相流函数零点得到了船舶运动全局稳定性丧失时海浪条件的阈值,从而可以对船舶的抗倾覆能力作出定量的考察.  相似文献   
56.
两层流体中运动物体的兴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两层流体中定常运动的三维物体产生的内波尾流场特性.在势流理论假设下,基于Green第三公式,建立了一组基于Rankine源的分层变形边界积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双线性等参元的数值实现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在场点处立体角的计算和数值积分中的奇异性问题.对定常运动三维球体产生的表面波和内界面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定常运动点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7.
充分利用已发展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依托上海船研所的船模试验数据库,进行基于船模试验数据库的快速性预报研究.并据此开发一套快速、高效、实用的新船快速性预报系统,给传统的母型船预报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给出算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本系统关键是数据库的准确和丰富,预报的水平则取决于所选的母型船。  相似文献   
58.
主要介绍高塔柱在施工过程中位移变形观测的意义、目的、方法,选取特定施工段进行位移量的测定,并对相应的变形量进行分析。找出塔柱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在施工放样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和修正。  相似文献   
59.
This article considers microgenetic algorithms (GAs), which explore in a small population with a few genetic operators, for cutting-path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GAs and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s (SGAs) is how to make a reproductive plan for an improved searching technique because of population choice. It is shown that GAs implementation reaches the near-optimal region much earlier than the SGAs approach, and the GAs give a better solution than simulated annealing (SA).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w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olution of a travelling distributed heat source. The solution of the travelling heat source on nested raw plat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rtices of each nested part of the raw plat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at a piercing point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heat flow which stems from the previous cutting contour, the temperature of all piercing points must be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fter each cutting of the components of a par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is identified as the mechanical melting temperature of steels. A heuristic back-track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find the near-optimum cutting path considering the minimum heat effect on deformation. The heuristic back-tracking method is incorporated with the GAs.  相似文献   
60.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