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篇 |
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19篇 |
综合类 | 145篇 |
水路运输 | 54篇 |
铁路运输 | 82篇 |
综合运输 | 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对盾构(TBM)技术运用及开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盾构(TBM)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总结盾构(TBM)技术运用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要充分认识盾构(TBM)的“四高”特性。重点探讨盾构(TBM)技术研究的若干方向,提出当前盾构(TBM)技术研究的方向: 1)与盾构(TBM)掘进相结合的辅助工法的研究和开发; 2)提高和扩充盾构(TBM)设备的技术性能; 3)降低盾构(TBM)制造及运用成本的技术研究; 4)盾构(TBM)隧道衬砌管片技术研究。给出了盾构(TBM)生产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2.
为准确预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微观路段的运行车速, 确定了三级公路的驾驶员安全性认知模糊集, 建立了基于Multi Gen Creator软件的15个路段的三维仿真模型, 开发了基于Vega的虚拟仿真系统, 组织了53名驾驶员, 在大型三通道柱面投影仿真系统中, 进行了运行车速认知因子的评价试验。应用模糊统计方法对795组有效认知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包含道路平曲线半径、纵坡度和行车视距认知因子的三级公路安全性认知评价模型。虚拟仿真试验与道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平曲线半径、纵坡度和行车视距认知因子评判等级的平均贴近度分别为0.63、0.74和0.70, 因此, 虚拟仿真试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53.
254.
临潼大水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大水沟位于西安临潼区,大水沟泥石流是典型暴雨型泥石流。以其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其流域特征、成因特征,选用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其主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简捷、实用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模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保了权值的准确性。泥石流危险性模型的建立可为泥石流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泥石流可能发生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平均比降、影响区人口密度、24 h最大降雨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等9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是合理、可行的。利用模型对大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为高危险。评价结果与大水沟泥石流的危害现状及活动趋势非常吻合。证明该模型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5.
对出行者活动-出行计划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出行者的行为决策机理,也是制定和实施交通管理政策的前提.本文扩展了传统的基于单一删失事件的生存风险研究,将竞争风险模型应用于出行者活动时间分配行为的研究,基于吉林市居民出行数据的分析,提取出行者制定活动计划的影响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解析出行者在连续时间轴上活动参与类型与活动持续时间的联合选择过程.结果表明:出行者N次与N+1 次活动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且关系强度又随着参与活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竞争风险模型能有效应用于这些差异性的分析,丰富和扩展了出行行为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56.
船舶建造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烟尘、噪声等;详细说明了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阐述了船舶行业作业者目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出了控制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保护作业者生命安全、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7.
青藏铁路格拉段高立式沙障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铁路格拉段线路全长1 140 km,沿线冻融侵蚀、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出现,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路段长约260 km.铁路未通车前,在秀水河段已出现集沙掩埋轨枕的现象,风沙危害严重地影响行车安全.风蚀防治工程不仅保护铁路免遭风蚀危害,同时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立式沙障的防护效果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使路基免于风沙危害.特别是高立式沙障的多排布设构成的综合防护体系,防风蚀效果显著,从阶梯式集沙仪的观测结果来看,它可使风蚀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58.
冯德泉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2):6-11
格库铁路是我国西部风沙地区的一条客货共线干线铁路,风沙防护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为使风沙防护设计更有的放矢,提出新建铁路风沙防护动态设计的理念,利用土建工程完工至项目竣工的时间差,进行积沙试验,通过分析积沙特征、发展趋势及对铁路工程的危害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段落风沙防护等级和方式,开展动态设计,使设计方案更好地适用于... 相似文献
259.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高等级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按照传统沥青路面规范修建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初期损坏现象,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常见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维修后的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