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文章针对《2000年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的生效情况、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加入该议定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与加入议定书的立场建议。  相似文献   
72.
随着危化品水上运输的快速发展,其安全监管问题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全国统一的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对提升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能力极其重要。由于该平台涉及国家、省、地方3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不同层级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数据交换特征不同,无法采用单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基于对面向流程标准的 RosettaNet 和 ebXML 2种数据交换标准的研究比较,结合全国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自身数据交换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全国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体系。通过结合 RosettaNet 标准的 PIPs 体系和 ebXML 标准的框架优势,建立了适合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3.
为了科学地进行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和节点选取,减缓突发状况造成的危害, 对突发情况下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流鲁棒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合液体透过缝隙 自然渗流和复杂网络渗流理论,建立仿真模型.根据设定的仿真场景和流程图,使用 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定量分析网络连通率、渗流节点数、渗流失效率和节点承载力; 定性分析不同节点度节点突发状况和不同节点承载系数对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 流鲁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节点度过大或过小的节点数量会降低危险品运输网络的 鲁棒性,增加节点承载力则可加强鲁棒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74.
结合危险品运输监测应用,搭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测系统,并对其MAC层协议和物理层无线数据发送时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改进了MAC层中的原始BEB算法,引入了支持优先级的GDCF算法。对MAC层中的RTS/CTS方式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并出于节能考虑,引入了睡眠技术。在物理层数据无线发送过程中,为缩短发送时间,减少碰撞可能性,对其时序进行了优化。在工程车辆上安装基于IRIS无线传感器的节点平台进行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退避算法节点丢包率随网络节点数目增加变化不明显;去除RTS/CTS机制后,在采样间隔时间为50ms时,网络丢包率由20%左右下降到了6%以内;一个工作周期内节省能量达到95%;无线数据发送时序优化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对实时监测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5.
交通流安全实时预警是交通主动安全防控的重要前提.采用实际事故发生前的交通流状态作为不良交通流状态判别标准,通过对车道级交通流数据进行参数提取,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参数降维后得到9个主要参数.建立以径向基为核函数的交通流安全实时预警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网格遍历法确定最优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γ,最终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成功地识别79.55%事故对应的不良交通流状态,能够有效地对高速公路上的不良交通流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76.
首先对常规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通过实例揭示了多发点的鉴别本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层BP神经网络的城市干道路段事故多发点鉴别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通事故7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能将常规鉴别方法不易识别出的多发点鉴别出来。其次,应用哈尔滨市市区430个干道路段上1999年至2004年发生的13764起交通事故数据及关联因素数据,对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值进行了标定,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最后,分别应用了事故次数概率分布法、矩阵法和质量控制法对430个路段进行了多发点鉴别,并对鉴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7.
优化危险品运输风险管理机制,能够降低运输风险,同时兼顾企业成本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我国近些年发生的诸多危险品运输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方面存在的薄弱问题,同时基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三维分析视角的风险分析逻辑架构。基于风险管理的主体、客体及过程三个维度,通过对危险品运输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进行运输风险的危害性分析以及风险事件与诱因之间的关联性评估,最后提出风险危害削减和控制的应对措施:建立全方位的监管责任制度,确保"有人管理";健全全面的风险信息反馈机制,确保"管理全面";通过路径优化和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控制方法,从源头开始,实现危险品运输"全程可控"。研究指出:三维视角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8.
以减少运输路径沿线发生事故的风险及减少事故发生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目的,利用交通流理论研究城市危险品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首先利用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对路段发生事故的风险及发生事故后的交通损失进行分析,提出了路段风险度的定义;利用Dial算法对路段的损失幅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各路段的风险度,建立了风险度最小的危险品运输路径选择模型;然后利用传统标号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路段交通量与其风险度的关系,得出路段的交通量与路段风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热区基本模型,研究了道路热区的鉴别方法。该方法对道路网依据一定优先权进行合并以获取道路基本单元,模拟了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并采用Monte Carlo法定义各道路基本单元交通事故数阈值,通过检验道路基本单元的空间邻近性得到热区,并对上海世博园周边道路热区进行了鉴别。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网经合并后,不规则道路基本单元的百分比由41.5%下降到14.8%;世博园周边共有84个仅涉及车辆、33个涉及行人的热区,与实际相符。可见,该方法能有效鉴别道路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80.
传统事故预测模型存在对原始数据的序列性、分布性等方面高要求,以及预测精度的不足,利用经验贝叶斯法对先验信息(原始事故数据)进行调整,得到后验信息以形成更好的预测效果。就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事前与事后累计统计分析,并对比其他预测模型证明经验贝叶斯法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形,基于经验贝叶斯法的此类模型可以提高小样本数据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