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形成后介入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6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检测肝动脉血流,对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4例,均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2例留置肝动脉导管反复持续溶栓治疗.结果 3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因血栓再形成而多次溶栓,2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溶栓失败及腹腔内出血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为HAT的有效方法,留置肝动脉导管持续药物泵入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2.
雌激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雌激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探讨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雌激素 (苯甲酸雌二醇 1mg·kg-1)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对肝脏胶原含量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 ,雌激素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 ,减少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等纤维化指标的升高程度 (P均 <0 .0 5 ) ,抑制肝星状细胞对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肝脏胶原沉积 ,减少肝脏I型胶原的合成。结论 雌激素可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胶原合成 ,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 (联合术 )适应证的选择 ,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 ,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当血浆吲哚氰绿 1 5min潴留率 (ICGR1 5)小于 2 0 % ,可实施联合术 ;而当ICGR1 5大于 2 5% ,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 ,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 ,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HE)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GABA能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HE模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HE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从(8.33±0.75)Hz减至(3.89±0.37)Hz(P<0.05),爆发式放电从14.29%增加至44.44%(P<0.05)。结论 HE状态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5.
利用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观察了肝动脉缺血(HAI)后供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HAI时间延长,各指标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含量增高更为明显(P<0.01),且下降缓慢(P<0.05)。认为,HAI对供肝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氧自由基是导致这一损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以核多功能仪首次通过法为手段,以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百分数、门静脉和肝动脉斜率为肝血流灌注指标,对25例正常人、125例各种慢性肝病患者作了测定。正常人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各种肝病的结果与各自的病理变化相吻合;重复检测两次结果无差异。提示本测定方法稳定,结果可靠,具重复性,并有非创伤、简便、快速、价廉之优点;对了解肝病时肝脏的器质性变化及其程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并有助于各种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论证螺内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动态观察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进展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水饮食 ,皮下注射纯花生油 ;②模型组 (4 2只 ) :皮下注射 4 0 % (体积分数 )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 ,辅以高脂、高胆固醇、低蛋白饮食 ;③螺内酯组 (4 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并以 10 0mg·g-1·d-1剂量的螺内酯灌胃。于 2、4、6、8周末 ,后两组分别处死一批动物 ,放免法测定其血清及肝匀浆中AngⅡ水平 ,取肝脏标本做HE和VG染色观察。结果 ①螺内酯组的一般状况较好 ,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 ,胶原面积比减少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②螺内酯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匀浆中AngⅡ水平均从第 2周开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从第 4周开始 ,螺内酯组血清中AngⅡ水平较同期模型组显著升高 ,而肝匀浆中AngⅡ水平较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部分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肝匀浆中AngⅡ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临床分度法和CT分度法等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 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 2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和血浆CO水平 ,生后 7d内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和NBNA评分 ,于生后 6月 - 1岁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以 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NSE、血浆C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血清NSE、血浆CO浓度之间 ,及它们分别与HIE临床分度、CT分度呈正相关 ,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临床分度法、CT分度法、NBNA、血清NSE及血浆CO浓度检测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10 0 %、85 .71%、10 0 %和 83.33% ,特异性分别为 4 5 .4 5 %、4 5 .4 5 %、5 1.6 6 %、5 8.33%和 5 8.33%。结论 临床分度法是预测HIE预后的基础指标 ,血清NSE浓度变化对早期预测HIE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血流的影响和并发症的观察。对2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TIPS治疗,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支架内血流速度,及核多功能仪检测肝总血流。结果表明,TIPS技术成功率85.7%,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下降,门静脉流速增加,肝总血流减少不明显;一过性肝性脑病、支架狭窄,除与建立的分流道部位不同有关外,与血流动力学紊乱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天然牛磺酸治疗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c)、Ca2 、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膜电位、cyt-c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Ca2 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具有保护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