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151篇
公路运输   420篇
综合类   600篇
水路运输   418篇
铁路运输   283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Ground delay programs typically involve the delaying of aircraft that are departing from origin airports within some set distance of a capacity constrained destination airport. Long haul flights are not delayed in this way. A trade-off exists when fixing the distance parameter: increasing the ‘scope’ distributes delay among more aircraft and may reduce airborne holding delay but could also result in unnecessary delay in the (frequently observed) case of early program cancell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part of this drawback, a fuel based cruise speed reduction strategy aimed at realizing airborne delay, was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flying slower, at a specific speed, aircraft that are airborne can recover part of their initially assigned delay without incurring extra fuel consumption if the ground delay program is canceled before plann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scope of the program is assessed when applying this strategy.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all the ground delay programs that took place at San Francisco, Newark Liberty and Chicago 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s during one year. Results show tha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echnique it is possible to define larger scopes, partiall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unrecovered delay.  相似文献   
52.
信号采样理论在交通流检测点布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交通流检测点布设领域研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抽象的基础上,提出交通流检测点布设本质上属于空间交通流信号采样问题。依据信号采样理论,建立了确定检测点间距或密度的方法与流程,该流程包括空间交通流信号产生、离散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间距确定、误差分析5个步骤。对高速公路拥挤状态下的仿真分析表明:100 m的检测点间距可以满足对拥挤交通流状态的真实检测,该数值接近于实际应用中的最小值(125 m),说明该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城市新区道路网规划理念的分析,结合武汉新区道路网的现状,讨论了武汉新区对外、对内、慢行等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4.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在网络建模中更精确地反映交通网络和出行行为的复杂特征,从多模式用户平衡原理出发,综合考虑多模式和转向延误因素以及不同模式、路段和转向之间的非对称作用,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建立了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并在精简对角化算法的框架内设计了求解算法。该模型集成了交通网络的诸多特征,且能直接刻画转向延误与转向流量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了传统扩展网络法的缺陷。算例表明:该模型及其算法对问题的描述与求解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在对现有线控制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按照概率思想求解相位差参数的策略。论文确立优化相位差的目标为通过车流在主干道上的停车次数和停车延误最小。建立相位差概率模型时,着重考虑4个影响因素:路段上车流行驶速度不均匀性,主干道上下行流量不均衡现象,相交道路上的转弯车流,短连线上的车辆排队约束。最后,论文用实际算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6.
物流集货中心作业单元布局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连富  隽志才  贾洪飞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32-135,141
合理布局作业单无可以使集货中心节约物料搬运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在分析物流集货中心作业流程和作业单元构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作业单元布局的主要因素——物流关系、管理关系、安全关系等,对作业单元的相互关系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作业单元综合相互关系量化表,依据此表及作业单元得分排序表进行物流集货中心作业单元布局设计。案例应用表明:此布局方法提高了物流集货中心作业单元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方案评价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别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基于模糊集重心的模糊评价法和二元对比排序法对汽车内部设计方案进行定性评价,并对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给出了一个关于A柱盲区定量评价的实例,并建立了整车内部布置与设计的多级评价体系。指出了进一步实现基于知识工程的整车设计评价还需要解决的其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8.
从公路线形对护栏及交通安全的影响角度,分析了护栏设置以及公路线形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线形条件下护栏布设方法进行了探讨。从而能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同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  相似文献   
59.
为了对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需对交叉口延误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对已有的平面信号交叉口增量延误模型提出了改进,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校正.针对交叉口处于非饱和与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状况,用排队论分析并推导了交叉口增量延误公式.其结果既完善了现有的延误计算理论,又可为设置信号相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简要介绍了射流井点降水装置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装置的工艺流程及系统布置。通过效益分析表明 ,使用该装置除具有运行维护安全可靠等优点外 ,还具备明显的经济效益。该装置在工程中实际应用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