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7篇
  免费   286篇
公路运输   590篇
综合类   1611篇
水路运输   479篇
铁路运输   1521篇
综合运输   5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近年来客货共线铁路轨道铺设技术的进步,双块式轨道、枕式无砟道岔等新的轨道结构大量应用,原《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客货共线铁路发展需要,部分新技术内容施工标准缺失,而且其中的部分条款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新技术的推广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深入现场,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铺砟整道、无缝线路铺设、道岔铺设、轨道与相关专业接口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施工技术要求及控制标准,研究编制《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对新研究编制的规程的主要编制原则、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实施要点等进行阐述,便于使新标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52.
针对在铁路客运量预测领域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系统的非线性结构特点及其背景值的赋值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使用对系统相关因素引入幂指数且经过背景值优化的GM(1,N,)幂模型进行客运量预测。背景值优化时设置待定参数,利用线性组合结构重新计算背景值。对此模型产生的较多的待定参数,采用能够并行运算、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进行一次性求解。最后使用此模型对甘肃省铁路客运量进行建模预测,并与传统GM(1,N)模型、GM(1,N)幂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GM(1,N,)幂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对铁路客运量预测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3.
详细介绍了200km/h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的电气原理、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和结构组成。该辅助变流柜用于200km/h速度等级电力机车的电传动系统,采用数字控制模式及模块化结构的设计理念,集辅助变流器、充电机、低压控制和网络传输于一体,现已通过型式试验,达到装车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4.
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徐州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地位举足轻重,郑徐客运专线在徐州枢纽内的线路走向直接影响着徐州地区规划与经济发展。通过对工程投资、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预留工程的利用研究与分析,提出一个合理的线路引入方案。研究结论:根据枢纽客运量及列车开行方案,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的线路方案设计了沿夹孟线方案和沿北三环线引入方案供比选。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预留工程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工程投资三个方面分析,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徐州枢纽推荐采用沿夹孟线方案。  相似文献   
55.
研究目的:青连铁路是一条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和港口集疏运功能的干线铁路,速度目标值为200km/h,其旅客运输组织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既有客货混跑模式,也有别于纯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如何合理确定青连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是影响青连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研究结论:从旅行时间节省、能力利用均衡和动车组购置费等方面,经比较分析各种运输组织模式的适应性后,确定青连铁路性质为是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跑铁路,旅客列车采用动车组与普速旅客列车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青连铁路的线路能力,极大满足了不同的客流需求,也兼顾了部分货物列车。  相似文献   
56.
研究目的:针对温福铁路客运专线平阳特大桥后张法预应力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对实际施工中所采取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论述,并阐述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进行质量控制的经验和措施。研究结论:在国内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中,传统压浆工艺中浆体本身含有气泡及有害成分的雨水,易造成孔隙或预应力筋的腐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另外,施工中可能存在压浆不密实、不饱和,极易产生孔隙,为后张法预应力箱梁质量留下隐患。而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可有效保证预应力孔道压浆后的密实度,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7.
基于周期时变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周期时变性特征,并根据该特征在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马尔科夫算法,以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用无偏GM(1,1)模型拟合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马尔科夫链预测,并采用多转移矩阵排除客流数据中噪声数据的扰动。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短期预测中具有良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8.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其信息化、免维护、防灾报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可视化信息、无人值守、防灾报警等系统的应用平台,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体系规范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专业化、应用集成化;在应用上,应着重解决其兼容性、开放性、实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59.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全面进入无砟轨道时代。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已经成为未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方向。此文对此无砟轨道道床中的Ⅱ型板的制作工艺进行阐述,并对预制板场的布置和规模进行探讨,以期为轨道板预制场等大临工程费用的计算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0.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appropriate urban futures for the motor ca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its relatively short life, the automobile has provided a level of mobility unlikely to have been feasible with a reliance on conventional forms of land based public transport. It has contributed in both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way to the quality of life, transforming our cities, our way of life, and giving us a greater command over time and space. Concern over the undesirabl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has increased over time, with calls for governments to take action to reduce the automobile's dominant role. New investment in fixed-track public transport and bus priority systems together with strategies to discourage travel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and to aid in cleaning up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issues facing society as it works to identify policies to achieve an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ie future. There is a need for a broader set of policies to facilitate alternative land use-transport lifestyles while facing appropriate pricing signals. Some of the key issues are adjustments in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ocation and transport, spatial incentives to make public transport economically viable (i.e. changing urban densities, zoning/incentive changes to allow more infill), road pricing (i.e. charging cars the economic cost of using the roads),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e.g. IVH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jor improvements in the fuel efficiency of fossil fuelled vehicles, and alternative-fuelled vehicles (clean-air veh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