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7篇
  免费   491篇
公路运输   2637篇
综合类   4922篇
水路运输   1075篇
铁路运输   1430篇
综合运输   5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894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及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962.
中心站用移动接触网时6.5m线间距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目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常规设计模式和集装箱装卸机械,分析了当装卸线采用移动接触网时影响线间距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定了线间距为6.5 m时集装箱装卸机械横向操控最大允许误差并对运营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3.
多频谱技术是红外探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研究雷达信号的多频谱特征,讨论利用多频谱特征识别目标的方法,并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这种识别技术进行验证,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4.
从城市公共交通的多样化出发,针对公共汽车、公共电车、轻轨、地铁等存在的不足,构想了一种单人车厢的高架轨道列车以及与站台容易实现"链接"的轨道交通网络.这种新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不但融合了现有常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快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长处,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适用于现代城市的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对公路工程的优化设计与投资控制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的办法。  相似文献   
966.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传输网络中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并对管理系统各个分层实现安全保障在软件和硬件接口方面的要求和实现的协议做一介绍,对于各管理分层的连接保护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67.
重庆梁平至长寿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强  杜小平  杜国平 《公路》2004,(9):177-181
通过对川渝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大量调查研究,总结归纳了川渝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重庆梁平至长寿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以边坡稳定为前提、草灌结合、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和采用的设计坡比及生态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968.
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兴的覆盖最后1km的宽带接入光纤技术。介绍WDM-PON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优势,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多波长激光器、波长路由器等,作了分析和探讨。讨论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69.
直升机舰面系统是各种先进的护卫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艇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影响直升机舰面系统研制方案的各种因素,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复杂的舰载直升机舰面系统研制方案进行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970.
研究目的:巩义隧道位于郑西铁路客运专线ZXZQ02标,起止里程DK63 332~DK66 670,全长3368m。隧道地质条件为上部砂纸黄土,灰黄色稍湿,下部为粘质黄土,棕黄色、硬塑、无水。其中DK 63 583~DK 63 605段下穿310国道,覆盖层只有5.1 m。310国道为重要的交通干道,宽度15 m,车流量大、重车多、交通繁忙,道路两侧为17 m左右的陡坎。为保证310国道的畅通及施工安全、优质、高效进行了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双层管棚及双层初期支护的加固技术,成功地穿越了310国道,保证了隧道施工期间道路的完好及畅通,路面无破坏,下沉量只有10 mm左右。该加固措施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