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篇 |
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8篇 |
综合类 | 159篇 |
水路运输 | 80篇 |
铁路运输 | 51篇 |
综合运输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81.
182.
针对现有基于车轴温度固定阈值的故障检测系统适应性差且误报率、漏报率高的问题, 综合考虑列车速度、环境温度与运行工况等因素对轴温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高速列车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 考虑高速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轴温变化的差异特征, 将列车运行状态分为加速、匀速和减速3个阶段, 并针对每个阶段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列车速度、环境温度、荷载等原始监测数据以及各阶段运行时间、初始轴温等衍生数据与轴温的相关程度; 提取与轴温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针对列车的3个运行阶段, 分别建立基于原始监测数据的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和基于原始监测数据与衍生数据的改进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 并采用F检验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基于中国高速列车实测轴温数据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列车在加速、匀速与减速3个阶段中, 轴温真实值与改进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4.1%和3.3%;相对于基于原始监测数据的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 3个阶段中改进轴温动态阈值预测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分别提高了79.8%、64.3%和65.6%;改进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大于0.99, 显著性概率小于0.05, 表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83.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热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特点、适用条件、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4.
刘爱君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7,15(1):29-31
根据HOWO前轴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前轴模具工艺流程、前轴模具工艺和锤锻模的设计,并提出了锤锻模的翻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5.
186.
Japan Kawasaki Jyunji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8,(4):1-4
在铁道车辆的踏面制动方式中,铸铁闸瓦仍在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日本铸铁闸瓦的开发经历与技术动向,阐述了在设计铸铁闸瓦补强板、减少铸铁闸瓦热裂纹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上海市历来重视公共交通服务安全保障,为能进一步掌握公共交通安全情况,本文以公交车辆行驶违章情况为抓手,以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手段,探究违章行为分类,剖析违章发生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天气的相关性,并结合典型数据分析违章原因,为规范驾驶行为、改善驾驶环境、提升公交车辆安全行驶水平提供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0.
热轧板卷中心带状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原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5,26(2):75-79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热轧板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电子探针对微观化学成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带状组织是由铁素体及珠光体组成的,珠光体层片平均间距约为0.06~0.1μm,而且指出,热轧碳钢的带状微观组织和锰及硅在该组织中的偏析有关,基于相变动力学理论的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热力学稳定性随着Mn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铁素体的生长速率降低,由于Mn在铁素体和珠光体边界处的富集、析出,使溶质扩散越发困难,导致奥氏体的分解,由于在钢中加入Mn降低了奥氏体的活性,有利于非平衡相的形成,如珠光体的退化,讨论了热轧板卷中带状组织的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