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91篇
公路运输   489篇
综合类   214篇
水路运输   426篇
铁路运输   17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和Fuzzy技术的液压在线故障监测诊断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组成和软件设计。该系统以高性能单片机为核心,采用Fuzzy逻辑分析技术实现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结构和知识库的方法,建立了液压系统故障Fuzzy分析的逻辑结构,实验表明,该系统提高了液压系统故障推理的正确性和推理速度。  相似文献   
32.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33.
针对海洋钻机绞车提升和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从装机功率、钻柱补偿系统配置方案、系统效率、重量重心、取样作业、对船体的影响、操作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绞车提升与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采用不同配套方案的优缺点,其对比分析结果可为如何选择海洋钻机提升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The Powell'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tiffness and damping of multi-tuned mass dampers (MTMD) in offshore wind turbine (OWT) support structures under fatigue loads. Numerical ex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Powell's method results are always better than those using MTMD formul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blade passing (3P) frequency, it was found in this work that a positive integer (n) multiple of the 3P frequency will also result in a large wind-induced vibration, which can be excited by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 structural vertical rotation mode and will cause significant fatigue damage. The first translation mode TMD installed at the tower top is efficient to increase fatigue life at the tower and brace connections, but it cannot reduce fatigue damage at the column and brace connections below the platform. The second translation mode TMD can reduce fatigue damage resulting from large wave loads and thus increase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braces and columns. The mode-3 TMD with a reduction in the 3(3P) vertical rota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braces and columns. Thus,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hese TMDs can be effective for the fatigue problem of OWT support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35.
本文针对大惯量、大功率特性的液压升降装置起动时,存在快速响应和稳定性较难兼顾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阀控柱塞缸特性及机液伺服系统原理,建立了机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数学模型,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分析方法,得出系统开环、闭环传递函数,并在时域内开展了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系统响应特性分析,明确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参数设计原则,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门缝输水是三角闸门的一种重要特性。基于三角闸门门缝输水,低水头船闸可以不设置阀门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但具体适用工况尚难把握。依托未设置阀门的大柳巷船闸,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门缝输水时水力及启闭力。研究表明:口门越大三角闸门能承受门缝输水的水头越小;目前门缝输水有关计算公式尚需结合三角闸门的结构特点确定流量系数;三角闸门启闭力除按规范公式计算外还应考虑门体缝隙流和惯性阻力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绞吸挖泥船的输送距离较短时会引起驱动机(柴油机或电机)超负荷,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虽然可以通过降低转速、加装缩口缓解,但是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采用理论分析设计了一款小叶轮初始形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其性能并且反复迭代优化完成了小叶轮的最终设计,对比了优化设计后的小叶轮和直接采用切割外径小叶轮的差别。实船测试小叶轮的清水运行特性,验证了水力设计的结果可靠,最后对比绞吸船采用原叶轮和小叶轮施工短排距疏浚工程的施工参数。经现场测试和挖泥应用,发现小叶轮在短排距工况时施工效率明显高于原叶轮,开发的小叶轮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水下悬浮隧道管体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响应,提出对应的简化模拟方法,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结合自定义幅值(UAMP)子程序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考虑流体作用的悬浮隧道整体响应分析。基于Morison方程,将流体作用分为非线性阻力和附加质量力。首先,以分段线荷载的形式表示流体阻力沿管体纵向的不均匀分布。在UAMP子程序中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与管体运动速度相关的流体阻力幅值计算程序。通过在ABAQUS与UAMP子程序之间管体运动速度和流体阻力幅值的交互传递,实现了荷载大小同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非线性流体阻力加载。其次,考虑与管体加速度相关的流体附加质量力,其幅值在ABAQUS中通过定义浸没式截面自动计算。最后,进行悬浮隧道整体模型冲击试验,采用提出的模拟方法对试验典型工况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方法能较好反映悬浮隧道结构动力特性;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大,冲击点处管体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增大,且峰值均出现在第1个运动周期内;采用简化模拟方法分析所得的管体位移和加速度响应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模拟方法的计算精度与流体阻力分段线荷载的分段长度有关,当分段长度小于管体总长的1/20时,分析结果趋于稳定。因此,基于UAMP子程序的流体作用的简化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好地用于悬浮隧道整体冲击响应分析,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9.
于鹏  梁高峰 《隧道建设》2019,39(Z1):445-450
为解决凿岩台车臂定位系统与液压臂结构不匹配而出现液压臂下降时抖动、平动速度慢、泵压过高等问题,系统分析液压臂下降时抖动的原因,指出液压臂下降时抖动是由于液压臂下部液压缸平衡阀的先导油源压力不稳引起的,并通过试验证实,如果下降过程中下部液压缸平衡阀的先导油源压力一直大于其开启压力,液压臂能够平缓下降。可以通过提高液压臂油源压力和增大下部液压缸回油背压来解决液压臂下降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40.
提出一种极点和方差指标约束下的斜拉索-磁流变减振控制算法。基于Halmiton原理与切比雪夫级数求解方法建立斜拉索-阻尼器减振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以极点表达减振控制快速性和稳定性约束,以方差表达小振幅和振速约束,基于凸优化理论,给出满足相容快速性、稳定性、小振幅以及振速指标约束下的磁流变半主动减振控制算法。最后,以某斜拉桥C20号斜拉索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减振控制算法能保证斜拉索在随机外界激励下的快速性稳定性,且有效抑制拉索的振幅,减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