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39篇
公路运输   406篇
综合类   544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112篇
综合运输   20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的自行车和行人在混合交通流中的微观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中使用视频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收集和分析自行车和行人在交叉口的行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是信号交叉口字自行车和行人的各种微观行为特征和基础行为模型, 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行为,并为城市混合交通流的微观交通模拟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王士民  何川  高云龙 《铁道学报》2012,34(7):108-114
以武汉地铁越长江盾构隧道江中段联络通道及集水井为依托,提出一种适合砂性地层高水压条件下地下结构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的计算处理方法。即耦合使用地层-结构法和荷载-结构法,对土体和水体进行分别处理。其中,地层依据地层-结构法按实际地层建模,容重采用干容重;水体则作为荷载直接施加在结构表面,水体所产生荷载根据施工过程施加;结构未修建之前按水压施加在底部透水性较差基岩上进行地层初始应力场计算。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武汉地铁越长江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及集水井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中,得出影响钢管片、联络通道衬砌和集水井衬砌变形及应力分布的关键因素;验证提出的适合砂性地层高水压计算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3.
随着p2p VoD业务的快速增长,用户行为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掌握用户行为特点对提高p2p网络带宽利用率、优化资源替代算法、调整服务器带宽分配策略等一系列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实测VoD系统中的用户日志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描述用户观看行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用户行为的统计特征,较为全面地刻画出整个VoD系统中用户行为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研究VoD系统的服务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the modeling of car-following (CF) behavior as a result of research undertaken by both traffic engineers and traffic psychologists. While traffic engineers seek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a traffic stream, traffic psychologists seek to describe the human abilities and errors involved in the driv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se two research stream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human-factors in CF modeling for a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CF behavior in complex driving situations (for example, in traffic breakdowns, crash-prone situations, and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widely-reported puzzling traffic flow phenomena, such as capacity drop, stop-and-go oscillations, and traffic hysteresis. While there are some excellent reviews of CF model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none of these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human factors in these models.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by review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latest advances in car-following models from both the engineering and human behavior points of view. In so doing, it analyses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various models and highlights future research need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专业与非专业驾驶人的跟驰安全性,以真实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人跟驰行为的数据采集为基础,应用碰撞时间TTC及其拓展指标TET和TIT 3个跟驰安全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受测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TTC频率分布和单位时间内TET及TIT平均百分比,从而对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跟驰安全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专业驾驶人保持较小碰撞时间的比例比非专业驾驶人高,同时专业驾驶人单位时间内TET及TIT平均百分比大于非专业驾驶人.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开行120km/h货车后既有铁路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的运营状况、安全性和加固对策,选取1孔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进行自振频率、挠度、振幅等主要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跨中横向振幅超过限值,不能满足120km/h货车运行,需要提高该梁的竖向和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67.
明确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策略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进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较缺少同省份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跨城市规模对比分析,不利于策略制定者运用出行方式关键影响因素调节居民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6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 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 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 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 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 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 行心理.  相似文献   
69.
超大型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8根和64根群桩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研究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超大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和群桩效应,分析了桩身轴力分布、桩顶荷载分布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0.
考虑不同加载方式与下翼缘宽度, 对3根带混凝土翼板的圆管翼缘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承载性能与破坏形态; 基于试验梁的抗弯特征, 推导了组合梁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梁均发生典型的塑性弯曲破坏, 稳定性良好; 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梁端处上翼缘钢管与混凝土翼板相对滑移均小于0.43 mm, 试验梁体现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随下翼缘宽度的增加, 试验梁刚度与承载力增大, 对于下翼缘宽度分别为150、260、300 mm的试验梁, 其屈服弯矩的比值为1∶1.44∶1.55, 极限承载力的比值为1∶1.31∶1.40;随着试验梁承受弯矩的增大, 当中性轴上升至混凝土翼板时, 钢管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 可不考虑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的套箍效应, 而当塑性中性轴位于上翼缘钢管混凝土内时, 可不计入该套箍作用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但其可促进延性的继续发展; 试验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35, 延性较好; 屈服弯矩、极限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1.02~1.04、0.96~1.03, 吻合良好, 因此, 所出提出的简化理论计算公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