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88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link transmission model (LTM)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simulating traffic flow in large-scale networks since it is much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han th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CTM). However, there lack general continuous formulations of LTM, and there has been no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analyt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tationary states and stability of network traffic flow.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 to fill the gaps. First we apply the Hopf–Lax formula to derive Newell’s simplified kinematic wave model with given boundary cumulative flows and the triangular fundamental diagram. We then apply the Hopf–Lax formula to define link 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as well as link queue and vacancy functions, and present two continuous formulations of LTM, by incorporating boundary demands and supplies as well as invariant macroscopic junction models. With continuous LTM, we define and solve the stationary states in a road network. We also apply LTM to directly derive a Poincaré map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stationary states in a diverge-merge network. Finally we present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LTM is not well-defined with non-invariant junction models. We can see that Newell’s model and continuous LTM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formulation of the network kinematic wave theory. This study paves the way for further extensions, analyses, and applications of LTM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12.
在以往高速公路收费站采用增加车辆分配器或者人工复式解决联动控制外设的研究应用基础上,针对国内目前一些高速公路采用的单车复式收费,提出单车道上复式收费中多个收费亭的联动处理解决方案,目的在于改善与解决同一车道上多个收费亭之间不能联动控制外设,导致收费站人员投入多、收费速度慢、逃费现象等问题。从软件角度,根据计算机数据结构中队列的概念,在复式车道中增加收费亭间通信功能,使同一收费车道上的多个收费亭能共享车道内通过车辆的信息,减少由于人工操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不增加外设的情况下,对收费车道软件系统做相应的改造,解决了复式收费中联动控制外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3.
斜拉桥初始平衡构形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模拟斜拉桥成桥索力分布,在斜拉桥索力模拟常规迭代法的基础上,从迭代初值的选取和迭代加速的超松弛法两方面实现了迭代计算的加速.提出了成桥线形修正的建模坐标迭代法,与迭代加速法共同应用于斜拉桥的初始平衡构形的建立.该方法建立的初始平衡构形快速准确的模拟了斜拉桥的索力分布和戍桥线形,能够作为后续分析的起始状态.通过对斜...  相似文献   
114.
以斜靠式拱桥——平顶山市城东河路湛河桥主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对该桥进行空间有限元离散,建立了斜靠式拱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采用一次落架法、用吊杆张力设计值作为吊杆张拉控制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矩阵法3种不同方法,求解了吊杆初始张拉控制力.由3种不同计算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采用影响矩阵法确定吊杆张力的计算模型得到的吊杆张力响应值与设计值吻合较好,保证了成桥时桥梁的内力和线形,是斜靠式拱桥确定吊杆张力的合适计算模型,对复杂空间异型梁拱组合桥的吊杆张力确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偏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15.
为适应材料因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横向伸缩变形及其对结构的影响,通常梁体与挡块之间会留有一定间隙。针对城市高架桥中梁体与挡块在强震作用下的横向碰撞现象,建立了考虑上部结构与挡块间偏心距和支座非线性的横桥向单墩碰撞模型。采用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初始间隙及其大小对桥梁结构横向地震反应的影响,并评估了设置橡胶缓冲垫后的防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高架简支梁桥横向间隙处的偏心碰撞放大了桥墩的地震需求,通过在挡块内侧安装橡胶缓冲垫,可以大幅减小间隙处的碰撞力,将有效改善桥梁结构的横向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乘客和公交运输服务的基本纽带的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在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也十分常见.本文从泊位数与站台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给出了利用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泊位数的方法.利用排队论分析与评价站点能更好地满足高峰时段公交的停靠需求.利用泊位数和站台服务水平的概念可...  相似文献   
117.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列车制动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坡道、列车重量、列车制动力利用率以及制动初速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案例设计,通过计算及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坡道、列车重量、列车制动力利用率以及制动初速度等条件对制动问题的影响.其结论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纵断面的优化设计、车辆技术参数的选择、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布置以及线路限速的确定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8.
侯曙光 《公路》2011,(10):188-191
为研究热拌及温拌沥青混合料降温特性,采用车辙板试件进行试验,分别在110℃和130℃初始温度条件下,测试热拌沥青混合料、“路博”温拌沥青混合料和“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料初始温度越高,降温速率越快,初始温度为110℃和130℃的车辙板经25 min后温度接近,分别为66℃和68℃;...  相似文献   
119.
赵智帮 《港工技术》2011,48(1):10-12,15
港口工程的设计原则之一是使港口企业、船公司和货主三方的在港费用总和最低,追求国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的最佳泊位利用率是某一范围内的推荐值,与码头投资无关.以某业主码头原油泊位为例,根据排队论原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推算出的最佳泊位利用率,超出了规范推荐值的范围,分析其原因是码头投资过大.采用4组假定的不...  相似文献   
120.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目前土木工程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提出了初始电流计算电通量的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在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渗透系数和电通量试验时的初始电流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对电通量和渗透性试验的综合法,可以使指标一致,有利于实际应用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