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0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ime-use patterns of adults in dual-earner households with and without children as a function of several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socio-demographics and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A disaggregate activity purpose classification including both in-home and out-of-home activity pursuits is used because of the travel demand relevance of out-of-home pursuits, as well as to examine both mobility-related and general time-use related social exclusion and time poverty issues. The study uses the Nested Multiple Discrete Continuous Extreme Value (MDCNEV) model, which recognizes that time-decisions entail the choice of participating in one or more activity purposes along with the amount of time to invest in each chosen activity purpose, and allows generic correlation structures to account for common unobserved factors that might impact the choice of multiple alternatives. The 2010 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ATUS) data is used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 major finding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presence of a child in dual-earner households not only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in-home non-work activity participation (excluding child care activities) but also a substantially larger decrease in out-of-home non-work activity participation (excluding child care and shopping activities), suggesting a higher level of mobility-related social exclusion relative to overall time-use social exclusion.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in the paper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household structure in activity-based travel demand models, as well as re-designing work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facilitate a reduction in work-family conflict in dual-earner families.  相似文献   
22.
城市轨道交通保险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产物,其风险研究很少.对轨道交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理念.针对客户在轨道交通系统生命周期各主要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设计开发了系列化风险管理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3.
保证保险合同属于保险合同还是属于担保合同,我国法律未作明确的规定,而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无论是司法界还是保险界,都有不同的看法。从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保证保险产生的社会原因、保证保险合同的社会功能上来看,保证保险合同应该属于担保合同。  相似文献   
24.
C4.5算法在医疗保险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参保人数的迅速递增,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辅助决策者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医疗保险政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决策树C4.5挖掘算法对医疗保险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就医公平的关键因素,辅助决策者进行政策参数的最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25.
现代社会类似于禽流感的公共灾害往往不期而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但是国家给予灾害受损户的公共补偿则因为国家财政的限制而很有限,使得这种补偿不完全;商业性质的财产保险又因为这种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惰于保险。基于此,本提出我国应当建立一种融国家公共补偿责任和商业财产保险机制于一体的农业公共灾害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6.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3,33(9):751-756
工程保险是一种先进的风险转移方法,大型铁路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建设的风险性,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我国首条在建最长的山区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工程保险能规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从而达到减小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通过介绍大型铁路项目的案例,对工程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就这种方式下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保险索赔管理的6个方面建议和对策,旨在更好地利用工程保险做好大型铁路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切实提高利用保险转移风险的效率,降低施工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7.
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失业保险所面临的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资金过量结余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受保人群覆盖面、缩短给付期、确定适当的资金结余比例等建设性的完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许多保险业发达的国家都采用不可抗辩条款,其目的在于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也加入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内容,该项内容有利于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障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但其在内容的制定上仍然存在不足,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9.
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养老保险购买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人均购买养老保险与人均收入呈正比.人均购买养老保险与抚养比系数呈负比.  相似文献   
30.
双险种二项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了索赔过程和保费收取次数均为二项分布的双险种风险模型,得到了其破产概率的一般公式和lundberg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