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380篇
水路运输   174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01.
徐江陵  宋谦 《船电技术》2010,30(8):61-63
船舶电工工艺实训是训练船电专业学生的船舶电工工艺技能。而实训室建设的好坏对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的。本文简介了船舶电工工艺实训室改建后的实训目的和项目,以及实训场地的布置。  相似文献   
302.
文中进一步明确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介绍了其主要类型,设计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办法,并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作业流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03.
本文针对《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高级消防培训合格证书"再有效需进行更新培训的新要求,对高级消防更新培训的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考核方案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4.
校企合作对于高校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文中以广州铁鑫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5.
企业与社会需求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而岗位职业标准则是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为了做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基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企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得出了该专业对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分布与工作任务、能力、知识与素质要求,从而提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6.
本文明确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分析了其职业面向,剖析了该专业的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结构,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个性化地设计了该专业基于丰田汽车"订单培养"的"岗位流程"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丰田STEP1-STEP4教学包。  相似文献   
307.
对GJB5000A二级认证过程中关于培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简要分析了成熟度三级中组织培训相关实践的作用及其与成熟度二级实践的关系,提出了在实施成熟度二级认证中实施组织培训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8.
水下自航式靶雷作为反潜战训练用的潜艇模拟器,以其操作便捷、模拟逼真、效费比高的特点,成为各国海军训练的常用装备。美海军是世界上最早研制靶雷用于反潜训练的,训练频次极高。除自研靶雷外,2018年美海军开始测试瑞典AUV62-AT靶雷。本文梳理了国际靶雷的发展情况,针对美海军大量使用的MK30系列靶雷、瑞典AUV62-AT靶雷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反潜战训练靶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9.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总线控制的网络型机舱监测报警实训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流行的总线控制型监测报警系统实船设备为主,辅以报警系统功能试验和报警点调试装置,整个实训系统为开展报警应答操作、功能试验、报警点调试、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技能训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10.

Development of awareness and capacity is a central component to the delivery of ICM and spans from local communities to national-level politician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ICM must be extremely varied to match both the existing capacity and role that the stakeholders play within the process of ICM. Consequently, there cannot be considered any effective “generic” ICM training; training must be tailored to match the requirements of target groups. The transfer and uptake of good-practice thus become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quality enhancement in ICM capacity development. Six case studies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re presented that show diverse and innovative 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case studies i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level of impact. In addition a generic systems-based evaluation framework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raining impacts upon ICM implementation indicat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change, transfer, and transl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of appropriate good practice in ICM capacity development can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enhancing the impact of ICM programs on the coastal environments and societies. Furthermore, there appears to be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the involvement of national/state/regional stakeholders in capacity-building initiatives and impacting a wider variety of indicators of ICM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