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96篇
公路运输   422篇
综合类   611篇
水路运输   138篇
铁路运输   78篇
综合运输   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集合理论的一些相关知识,研究了孤立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提出了孤立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方法。与传统交通路口模糊信号控制的方法相比,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相位顺序、相位时间以及相位组合更加灵活,更适应交通路口实时变化的交通状况,同时可变相位信号控削能够适应不同形状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用TslS仿真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糊控制,是进行路口信号控制的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2.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状况,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无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客观因素,给出了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的修正模型,并由此提出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根据多个无信号交叉口数据,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1~4级,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得到实例交叉口危险度为200.7,安全服务水平为3级,符合交叉口实际的安全状态,因此,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能够有效评价交叉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3.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on channel capacity of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channel capacity in correlated Rayleigh fading environment. A system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at receiver side.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Wishart distribution, the lower bound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is derived when the MIMO channel is of full rank. Then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select the optimum set of transmit antennas based on the lower bound of the mean channel capacity. The novel method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MIMO system is sensitive to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and is maximized when the signal-to- noise ratio increases to a certain point. Proper selec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can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MIMO system by about 1 bit/s in a flat fading environment with deficient rank of channel matrix.  相似文献   
114.
孙世君  王驰  张颖 《城市交通》2007,5(4):91-96,98
交叉口是各种交通工具的交汇点,行人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很突出,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找出行人违章的行为规律和原因,通过在交叉口观测,对违章行人进行访谈以及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了解行人违章的规律和心理原因,并分析了行人违章的心理活动过程.指出行人违章的主要原因是节约时间、交叉口设计不合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无人管理等,由于安全需要的优势地位被其他需要取代,客观环境又为行人违章提供了条件,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生了违章行为.最后,结合行人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安全教育,改善行人交通设施,加大对违章行人处罚力度三方面措施,减少和预防行人违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5.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道路网中安全较为薄弱的环节,每条车道都应该能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视距来保证行车的安全.针对于交叉口视距评价问题,文章阐述了二维停车视距模型和模型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类型交叉口处的视距评价方法,并利用视距三角形对泰州某些具体交叉口展开视距安全评价,提出了改善措施,可为保障交叉口视距和提高交叉口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平面信号交叉口。同相位不同方向行驶的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产生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了安全隐患,给交通管理带来了难以治理的问题。微观行为模型是研究机非混合交通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处的机非混合交通问题,分析了影响机动车右转弯通过交叉口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右转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内穿越直行自行车的微观行为模型和自由行驶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揭示了信号交叉口处的机非干扰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混合交通条件下机动车的微观行为模型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仿真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7.
轨枕是轨道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部荷载和下部道砟共同作用下处于受弯状态,常产生裂纹,增加维修费用,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分析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FFU复合轨枕受弯特征、裂纹发展过程和裂纹开口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位移和裂纹测试中具有高精确性;混凝土轨枕在加载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刚度大,随荷载增加,裂纹不断发展,刚度逐渐减小,抵抗变形能力下降,裂纹开口位移增加速率逐渐增大;FFU复合轨枕受弯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裂纹产生原因为层间分离,裂纹开口位移增加速率在裂纹开口完全分离时增加,之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8.
秦宪国 《铁道建筑》2020,(2):120-123
基于轨道不平顺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设计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决策方法。为说明该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相应的捣固作业维修数据进行实例研究,并与神朔铁路传统的捣固作业决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决策方法的捣固作业策略对神朔铁路捣固作业量和捣固成本的降低效果显著,能改进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9.
青岛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中山公园站区间穿越厚碎裂岩层地质,其岩体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导致围岩自稳能力较差,以及施工风险较大。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提出了4种隧道支护结构加固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加固方案的地表沉降、初期支护结构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发展情况;基于灰色关联定量分析了各加固方案对5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全断面WSS超前帷幕注浆对地层沉降和围岩塑性区发展控制效果最好,超前小导管支护对抑制围岩塑性区发展较明显;碎裂岩层隧道的综合加固效果为:全断面WSS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小导管支护>增大拱顶锚杆长度、增设拱肩及拱脚锚杆>提高初期支护刚度。  相似文献   
120.
现代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路,其在城市道路断面中的布置形式以及在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对有轨电车的运营效率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有重要影响.对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分类、车道布置形式、交叉路口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城市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