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11篇
综合类   144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桥涵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无砟轨道成套技术,积累桥上铺设无砟勒道的设计、建设经验。研究结果:根据我国第一条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的桥涵设计特点,对无砟轨道桥涵设计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桥涵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在某些铁路桥梁涵洞施工时常发生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今后勘测设计中避免同类问题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3.
对普通公路原涵加固原则与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4.
文章结合贺州市近年来农村公路涵洞台背回填运行状况,介绍采用碎石作为涵背回填材料及先填后挖的施工控制方法,为农村公路在涵洞建设中减少其台背下沉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北京转河桥梁装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是一个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建筑,与社会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息息相关。在转河工程的景观设计中,桥涵的装饰设计也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满足城市交通和通航要求的同时,做到了“一桥一景”,为城市景观作出了贡献。该文对转河桥涵的装饰设计手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6.
从旋转对称壳基本理论着手,总结发现工程计算法、解析法等均不适用竖向受力的涵洞工程。根据试验数据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钢波纹管涵洞大应变与小应变问题,得到两者的结果非常接近,完全可以采用小应变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工程现场采用的反开槽回填法施工,建立了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底面约束所有位移和扭转自由度、管两侧立面施加水平位移约束、顶面施加荷载、其余面自由的边界条件,施加竖向汽车荷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拟合良好,说明该法是可行的,所得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7.
付春辉 《北方交通》2008,(4):128-130
在高填方涵洞设计时,整体式基础是常用的基础型式,通过太沙基理论公式及桥涵基础规范公式讨论高填方涵洞采用整体式基础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得出地基土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8.
软土地基上设置刚性涵洞,面临着沉降过大以及地基强度不够的难题。总结高填方涵洞的特点以及涵洞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对比分析各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国道G319重庆市江北机场段改线工程的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置方案,为今后相似涵洞的地基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9.
对采用减荷措施的高填方涵洞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其在此条件下的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及基底土压力,以此证明采取减荷措施进行涵洞设计的意义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0.
大孔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中不同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大跨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无规范可依,设计方法存在盲目性,研究了国外典型设计计算方法和特点以指导工程设计,分别采用CHBDC、AASHTO和AISI3种设计方法对湖南某波纹管涵洞进行了波形和板厚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管壁压应力和接缝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HBDC对管壁压应力控制最严、其次是AASHTO,最后是AISI。AASHTO对接缝强度要求最严、而CHBDC与AISI基本相当,结构设计时应采用多种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