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668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生活质量问卷 (EORTCQLQ C30 )及其他调查表等对 13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期间总体健康状况为疗中 >疗前 >疗后。方差分析提示疼痛、呼吸困难和腹泻指标在放疗过程中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疼痛和抑郁 ,放疗中为恶心呕吐 ,放疗后为社会功能和经济困难。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放疗过程中辅助有效的对症处理和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与谷氨酸(Glu)联合应用,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应用形态学、MTT法结合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Aβ25-35与Glu联合应用,对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神经元存活率、形态学及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将100 nmol/L、1μmol/L Aβ分别和20μmol/L Glu联合用于培养的基底前脑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粗糙,立体感减弱,胞浆中出现深色颗粒,细胞肿胀或收缩;尼氏染色显示尼氏体减少;MTT检测显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下降,100nmol/L Aβ+20μmol/L Glu组与100 nmol/L Aβ组间,1μmol/L Aβ+20μmol/L Glu组与1μmol/L Aβ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和截面积均减小。结论Aβ25-35可增加神经元对Glu神经毒性作用的敏感性,表明Glu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的临床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MVD值最高;而VEGF的表达主要是在血管丰富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在癌组织内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与VEGF表达在不同的胃癌Borrmann分型中各不相同。结论MVD/VEGF二者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观察了蟾酥脂质体对小鼠膀胱原位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癌细胞核原位DNA含量、指数和组织学改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不同途经注射蟾酥脂质体8次后,小鼠膀胱原位移植癌的瘤重抑制率最高为61.7%;癌细胞核原位DNA含量及指数显著下降;移植癌内及周围有广泛出血坏死和带状淋巴、浆细胞浸润。认为该药的抗癌机理与减少癌细胞核DNA合成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构建HPV 6 / 11L1/E6、HPV 6 / 11L1/E7预防、治疗性DNA疫苗质粒。方法 运用PCR扩增HPV 6 /11L1、E6、E7序列 ,PCR产物连接至pGEMT Easy质粒 ,测序鉴定正确后 ,分别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 ,再用酶切、连接而构建成HPV 6 / 11L1 E6 /E7 pVAX质粒。运用电穿孔法将所获得质粒转染COS 7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所构建质粒的插入目的片段测序正确 ;免疫组化检测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点状阳性产物沉积。结论 所构建的HPV 6 / 11L1 E6 /E7 pVA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可在体外表达L1 E6 /L1 E7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6.
紫外线照射对储存血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后红细胞在不同时期血液的理化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紫外线照射储存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成对血标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储存 72、12 0h后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 ,血浆K+ 、Na+ 、Cl-离子含量和红细胞ATP酶活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储存血在保存前后与照射前后红细胞脆性均无显著变化。照射后储存血的红细胞ATP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 b受体 (RCR)花环率与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促进率 (RFER)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可以改善红细胞膜的代谢 ,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protein in the rabbit retina. Methods Immune response material in the retina was observed using BDNF antibody by the method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BDNF gene expression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RGCs, also in innernuclei cells and outernuclei cells in rabbit retina. Conclusion RGC is not only the target cell of BDNF, but also express the BDNF protein. BDNF from multi-sources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RGCs.  相似文献   
108.
Photodynamictherapy(PDT),whichinvolves administrationofatumorlocalizing photosensiti zingagentthatmayrequiremetabolizingsynthesis(i.e.,aprodrug),followedbyactivationofthea gentbylightofaspecificwavelength.Thistherapy resultsinasequenceofphotochemicalandph…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术前化疗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术前化疗方案采用BPF方案 ,采用DNA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食管癌术前化疗组 (62例 )化疗前胃镜标本和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及 3 5例单纯手术组的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组患者中 5 4例自觉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 ,8例无变化 ,无症状加重者。消化道钡餐检查示CR 9例 ,PR 3 7例 ,NC 1 2例 ,PD 4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发现除病变进展的 4例外 ,其余 5 8例均可见化疗后改变。术前化疗组的胃镜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5 .2± 1 .3 ) % ,术后标本为 (2 7.6± 3 .8) %。单纯手术组术后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4 .9± 1 .6) %。结论 术前使用顺铂、5 Fu、平阳霉素联合化疗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C myc的表达水平及三者间关系。 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p5 3、C 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浸润性宫颈鳞癌中 ,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端粒酶阳性率、p5 3和C myc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端粒酶阳性率越高 (P <0 .0 5 ) ,而与宫颈鳞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 ;③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p5 3表达、C myc表达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P <0 .0 5 )。结论 ①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②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③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