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668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一种Fe-Mn-Al-Cr合金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极化曲线以及在PEMFC工作电位下的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Fe-Mn-Al-Cr合金在0.05 mol/L H2SO4+2 mg/L F-溶液中呈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转变.在恒电位极化过程中,阴极一侧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钝化电流密度低于l6μA.cm-2.而在阳极一侧则产生了大量溶解的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磁珠分选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诱导剂和成脂诱导剂培养,并通过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对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形态进行鉴定。结果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其经成骨、成脂诱导培养3周后形态、体积发生明显改变。茜素红染色显示细胞团中央能形成钙化结节;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出现橙红色脂滴。结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并具有明显的成骨和成脂细胞形态,表明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3.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三阴性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s,为进一步阐明其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总RNA进行Hy3荧光标记,miRCURYTMLNA Array(v.16.0)(Exiqon)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对芯片进行图像扫描和数据分析,筛选获得17个三阴性乳腺癌相关miRNAs,其中7个miRNAs表达上调,10个miRNAs表达下调;显著上调的有miR-93、miR-328,显著下调的有miR-145、miR-205。结论筛选得到三阴性乳腺癌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评价单一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应用钼靶、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3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04例仅行高频超声检查,98例仅行钼靶X线检查,两者联合应用者116例。结果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78.6%,误诊率11.2%,漏诊率10.2%;单独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7%,误诊率10.6%,漏诊率8.7%;联合应用超声、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93.1%,误诊率4.3%,漏诊率2.6%。单独应用高频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与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及漏诊率有统计学差异,误诊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检查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互补性,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腺病毒介导的GFP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成平滑肌诱导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油红O染色及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用Ad-GFP转染,并应用荧光显微镜与FCM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hMSCs镜下为成纤维样形态,约在第4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分化诱导后ALP染色、Von kossa银染、油红O染色以及α-SMA均为阳性;FCM检测CD14、CD31、CD45表达阴性,CD44、CD73、CD106及PDGFRβ表达阳性;当感染复数MOI=200,细胞培养48h时感染效率较高,FCM检测显示为99.81%。结论经过对增殖、分化能力以及表面标志的分析,证明用Ficoll可以分离得到较纯的hMSCs,Ad-GFP可以很好地感染细胞,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内示踪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56.
高糖对MMP-2与TIMP-2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糖作用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情况及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G组,5.5mmol/L葡萄糖)、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19.5mmol/L甘露醇)、高浓度葡萄糖组(HG组,25mmol/L葡萄糖)和GM6001组(25mmol/L葡萄糖+5μmol/L GM6001),在4组不同的培养环境下分别培养72h后,用RT-PCR技术检测MMP-2与TIMP-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4种不同培养环境下VSMCs的增殖情况。结果 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M6001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通过MMP-2与TIMP-2表达失衡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醛急性染毒后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及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醛染毒高[10mg/(kg.d)]、中[1mg/(kg.d)]、低[0.1mg/(kg.d)]剂量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染毒7d后,进行精子质量检测,放免法测血清激素,制备睾丸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染毒组的精子数量、活动率显著下降(P<0.05,P<0.001),而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01);甲醛染毒剂量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5;r=0.622,P<0.05),与血清睾酮(T)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2,P<0.05);光镜下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部分间质萎缩,间质细胞水肿,数量减少,并且间质细胞呈退化趋势。结论一定剂量的甲醛急性染毒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都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这也是甲醛具有生殖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TGF-β1对第二代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p38MAPK的表达情况,并根据CTnT这一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细胞的转化率;同时,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28d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①加入TGF-β1诱导后的MSCs,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梭状排列,可观察到类肌管样结构。②TGF-β1诱导4周后的MSCs均可见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及p38MAPK阳性细胞。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RT-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TGF-β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9d的Sprague-Dawley大鼠脉络丛组织,经机械分离后将细胞种植于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定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9天左右,采用电子显微镜及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并计算脉络丛上皮细胞的纯度。结果培养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电子显微镜下有微绒毛,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机械分散法分离新生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脉络丛上皮细胞,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骶前冲洗对直肠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软件对1980年1月~2011年1月间发表的骶前冲洗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局部复发影响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篇文献(其中1篇文献有77名患者未确定分组,10名局部复发,67名无复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7.7%(367/4776),冲洗组局部复发率为6.4%(240/3732),低于未冲洗组的12.2%(127/1044),合并OR值为0.51(95%CI:0.4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确定人数并入冲洗组或未冲洗组,总局部复发率为7.8%(377/4852),冲洗组局部复发率6.6%(250/3 808)或6.4%(240/3 732),低于未冲洗组的12.2%(127/1 044)或12.3%(137/1 111),合并OR值为0.51(95%CI:0.40~0.65)或0.49(95%CI:0.39~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骶前冲洗可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