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668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介绍氧浓差电池型氧传感器、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双电池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对它们的工作特性、在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比。展望了氧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2.
Despite its importance in macroscopic traffic flow modeling,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the calibration of fundamental diagram is very limited. Conventional empirical methods adopt a steady state analysis of the aggregate traffic data collected from measurement devices installed on a particular sit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raffic dynamics, which renders the simulation may not be adaptive to the variability of data. Nonetheless, determining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for each detection site is often infeasible. To remedy these,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utomatic calibration metho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a fundamental diagram through a dynamic approach. Simulated flow from the cell transmission model is compared against the measured flow wherein an optimization merit is conducted to minimiz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model‐generated data and real data.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utomatic calibration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raffic state estimation by adapting to the variability of traffic data when compared with several existing methods under both recurrent and abnormal traffic conditions.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automatic calibration algorithm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model calibration when freeways are equipped with sparse detectors, new traffic surveillance systems lack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data, or the case that lots of detectors lose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aging systems.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seful for off‐line model calibration under abnormal traffic conditions, for example, incident scenario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3.
赵福海  王锡淮 《船电技术》2019,39(10):33-36,41
全电动绿色船舶除了使用电力,还越来越多地采用替代能源,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本文建立船舶混合动力推进系统,采用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并联作为混合动力。在功率不足时,锂电池提供额外的功率以满足负载需求。为了模型比较贴合实际,使用真实数据对混合动力系统的子部件进行建模,生成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9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进行水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电池内部始终处于水平衡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工作并且保持最高输出性能。精细的水管理策略依赖于电池内部的水含量状态准确量化的评估方法。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 PEMFC水含量的估计方法,概括为基于模型以及基于试验的两种方法;在对比分析现有估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及方向。对车用 PEMFC水含量在线估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5.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将其集成为车用发动机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且付诸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复杂网络同步,本文研究城市快速路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问题.采用元胞传输模型建立城市快速路节点耦合的复杂网络动力学模型,以同步为目标设计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器并确定控制策略,其中牵制节点对应需施加控制信号的入口匝道,推导出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同步的稳定性条件,以此得到牵制节点和反馈增益矩阵.通过具体例子仿真验证了本文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能以较小的控制范围代价达到抑制交通拥堵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协调控制方式,可进一步推广到大规模城市交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47.
据不完全统计,电动汽车大多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如何在热失控前通过温度进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方形锂离子电池,构建了适用于嵌入式应用的电芯温度预测模型。通过试验精准测量电池各项热物性参数,对电池表面和电池卷芯分别进行热平衡分析,建立不同的能量守恒方程,对电池进行网格划分,进一步构建电池三维温度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热平衡模型不仅能够预测出电池每一部分的温度,而且预测的电芯温度误差不超过0.35 ℃,对快充条件下的电池温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谢锦波 《水运工程》2021,(2):131-136
直腹式格形钢板桩难以避免会出现主副格入土深度不同的情况.依托工程实例,分析了主副格不等长格形结构的受力特性,提出了计算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主副格不等长的直腹式格型钢板桩海墙进行稳定性、变形与受力计算,分析了减小副格入土深度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一种将主副格不等长的格型钢板桩结构等效为二维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949.
提出了一种在满足动力性需求并且以氢燃料电池堆作为主要能源的前提下,能有效延长电堆使用寿命的能量管理策略。提出将需求功率 SG滤波后再进行规则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将多种循环工况的结果进行手动优化后作为训练数据集,设计三输入一输出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控制器,根据其输出结果再进行一次滤波最终形成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使用CLTC-P循环工况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能有效延长氢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相比滤波加规则策略剩余使用寿命增加了33%,并能保持动力电池SOC处于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