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204篇
综合类   241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81.
中国信号交叉口中,机非干扰现象十分普遍.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以无行人影响的左转饱和车流为基础,通过显著分析方法,量化了行人位置(转弯车流内、外侧与距离)、人数对专用左转车流车速的影响,并根据严重程度将影响划分为4 个等级,同时拟合了各级影响下排队车辆起步后的速度时间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行人距车流距离是显著影响因素,而行人人数不是;(2)车流两侧同时有行人对饱和车流造成的影响,与其中较严重的单侧行人影响情况相同;(3)排队车辆在加速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曲线呈“S” 型,行人对车流影响越严重,车流加速到饱和流所需时间越长,饱和流车速越低,但不影响速度-时间曲线线型--“S”型.这些结论可为科学的交通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2.
为探索城市信号交叉口掉头车道右置的可行性,分析交叉口的整体状况,从交叉口几何形状、交通构成和信号配时三方面对交叉口适应性进行分析;从安全层面对交叉口运用交通冲突技术进行安全性分析.结合某一T形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运行仿真模拟,将得到的轨迹导入至SSAM软件进行冲突分析.采用交通冲突类型、冲突数目、冲突空间分布等指标,对比分析了常规车道设置和掉头车道右置2种交通渠化下的冲突特性.研究表明,城市主次道路相交信号交叉口,将掉头车道右置可显著减少交叉冲突、追尾冲突、变道冲突数目,增加冲突时间(TTC),提升交叉口尤其是掉头车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3.
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车辆行驶工况对车辆进行相应的控制,而准确的车辆行驶工况识别信号是合理的控制策略的基础.为了得到准确的车辆行驶工况识别信号,利用视觉传感器分别对车辆跟踪定位,以及车道线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adaboost分类器检测出前方车辆;应用文中提出的基于坐标映射与定比分线并能够抵抗俯仰角干扰的测距方法进行车辆定位,验证结果显示该测距方法误差小于1m;再应用改进后的基于置信度判断与Kalman滤波技术的车道线跟踪检测方法进行车道线检测,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车道线检测方法误差小于1°.提出1种基于PreScan的将所应用的车辆跟踪测距与车道线跟踪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用以实现汽车ADAS纵向行驶工况的识别,并通过PreScan仿真场景验证了该工况识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ADAS提供准确的工况识别信号.   相似文献   
384.
针对某些城市信号交叉口各流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左转车道拥挤问题,为减少交叉口的道路资源浪费,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归纳出左转专用车道的静态和动态适用条件,并确定左转可变车道的长度、开关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模型.以威海市某信号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提出设置西进口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可行性,并使用Vissim微观仿真的方法对左转可变车道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给出该交叉口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方案实施前后仿真结果表明,可变车道设置后的20个周期内,左转车流的延误降低51%,排队长度降低72%,左转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385.
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尽管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公交专用车道的选线、建设难度也不断增加。对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发展困境,进而以提高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出公交专用车道的四大选线原则:以客流需求为根本、突破既有道路条件限制、网络化与局部节点兼顾、近期建设优先选择无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通道。最后,提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标准,以及以系统化、精细化为核心的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86.
387.
为提高换道模型的精确性,基于接受间距、车头时距和碰撞时间三指标构建了竞争与协作换道行为的定量判定方法。首先,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然后,基于快速路合流区的车辆运行轨迹数据,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最后,对道路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换道行为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了接受间距与相对速度关系、换道时间、后随车最大速度变化和加加速度等外显特征,并得到了不同接受间距下的竞争与协作换道概率。研究表明:所提竞争与协作行为的判定方法,能有效识别复杂环境中的换道行为类型;竞争与协作换道的接受间距均服从正态分布,在间距小于8m时,竞争换道发生概率随间距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间距增大而减小;间距大于20m时,协作换道概率达到92.4%,竞争换道概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388.
采用交通渠化后引起了城市道路部分路段(交叉口进口段)的交通流特性有别于普通路段,针对这种变化,采用1种以路段通行能力为等价标准来计算车辆折算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算。推荐交叉口进口段的大型车车辆折算系数为3.0。  相似文献   
389.
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雷达和视觉技术对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进而判断车辆安全状态和实现纵向横行运动状态警示和控制,其是实现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主要技术途径。介绍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涉及到的雷达和视觉的一些技术,其中包括雷达种类和适用场合,雷达检测障碍物的算法,车用图像的性能要求,基于图像特征和模型的车道线识别的方法,利用图像实现其他环境信息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0.
黄阜  黄波  杨小礼 《隧道建设》2009,29(5):526-530
由于单拱4车道公路隧道通常采用扁平的拱形结构形式,从而导致隧道开挖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分布不均匀,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不佳。为了研究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各种初期支护手段的力学特征,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不同围岩条件下单拱4车道公路隧道的施工动态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施工方法下初期支护的应力和位移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这些力学特征,提出了不同围岩条件下使初期支护达到最佳效果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