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4篇 |
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80篇 |
综合类 | 462篇 |
水路运输 | 195篇 |
铁路运输 | 368篇 |
综合运输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按照公路等级、设计时速、平曲线参数,确定公路超高过渡段的旋转方式以及公路加宽过渡段的计算方式,选择Visual Foxpro 9.0作为开发工具,结合VBA命令,在Microsoft Wor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数据录入模块、平曲线超高及加宽计算模块、结果打印输出模块作为系统的三大功能部分,实现公路平曲线超高和加宽的计算机辅助计算,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2.
123.
随着城市道路和公路交通的发展,曲线梁桥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桥型。从工程实际出发,计算分析设置预偏心对曲线梁桥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预偏心对曲线梁桥的转矩分布和端横梁处的转矩值均有改善,并提出了曲线梁桥设计时预偏心合理设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4.
分析平曲线、竖曲线、平纵曲线组合及横断面对隧道安全的影响,对隧道进出口线形协调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隧道进出口应尽量设在直线段上或圆曲线段上,避免设在缓和曲线上;对于洞口处的纵坡,除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外,隧道洞口的变坡点应距洞门有一定的距离;隧道洞口段的平纵面线形组合须避免在进、出洞口的洞外段、洞内段设置较长、较大的下坡,且在洞口处均需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进、出洞;隧道洞内外的路面宽度应逐渐过渡,且长大隧道内应设置紧急停车带。 相似文献
125.
126.
由于构造方面的原因,曲线桥存在"弯-扭"耦合[1]作用,由于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曲率半径较小,其"弯-扭"耦合作用更加明显,为了讨论和验证支座的布置方式对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受力的影响。该文通过改变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支承方式,采用粱格法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承方式对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梁梁桥纵向弯矩、扭矩和支座反力的影响。数据表明,双支座可以有效减小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的扭矩,可以使内、外侧支座的支反力趋于相等,使小半径鱼腹式梁桥受力更加合理,但是对纵向弯矩的影响较小。该文的结论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128.
智能车辆自由换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车辆换道模型在换道过程中存在着侧向加速度过大或产生跃变、轨迹曲率不连续以及换道过程起始时刻侧向加速度不为零的问题,以四段式车道变换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车辆自由换道轨迹函数,并引入B样条理论对换道轨迹进行再规划,进而建立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车辆自由换道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车道变换模型存在的上述缺陷。给定车辆换道轨迹性能评价参数,利用Matlab仿真计算得到新模型产生的换道轨迹,并与另外两种换道模型产生的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为将准静荷载试验法中动态荷载-沉降曲线转换为静态荷载-沉降曲线,并尽量与工程实际相接近,对已有分析方法进行了适用性探讨和分析比较,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C模型分析方法,将整个试验过程中桩-土系统的阻尼系数按照理论前提随时间变化分为3段,各段分别计算,最后组合成随时间变化的阻尼系数曲线。然后根据单质点模型的平衡方程计算出静态P-S曲线。借助大型计算软件MATLAB,对具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已有方法与C模型法分别进行编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模型法计算出的静态P-S曲线处于由卸载点法和起始刚度法得出的静态曲线之间,该方法能较合理地分析准静载荷试验法的荷载-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130.
通过构造一种基于拱轴线变形能的多参数拱轴线优化方法,以处理控制参数较少的函数曲线难以使拱轴线与压力线重合的问题。该方法以加权能量函数作为优化目标,运用样条曲线逼近主拱圈压力线,并建立主拱圈位移影响矩阵来计算主拱圈的位移调整量。加权能量方法将各个单元的弯曲变形能总和作为优化目标,通过给予每个位置的单元弯曲变形能不同的加权系数来达到调整拱轴线上各点的弯矩分布的目的。算例分析说明求解的拱轴线坐标是合理的,应用平均加权和高斯加权方法可有效减少主拱圈弯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