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5 毫秒
21.
肺组织灌注前后双向电泳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寻找更加有效的双向电泳方法以展示肺组织蛋白。方法取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注组,用丙酮/三氯醋酸法提取肺组织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将2-D胶银染后用ImageScanner扫描仪扫描,采用ImageMaster 2-D Elite 3.10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对照组2-D胶的蛋白点计数为1 095±5,灌注组蛋白点计数为1 569±10。在分子质量30-70 ku范围内,灌注组的蛋白点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其他分子质量范围内二者蛋白点计数无显著性差异。在pH值5-8、9-10范围内,灌注组的蛋白点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其他pH值范围内二者蛋白点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理盐水灌注法可显著减少肺组织中的血液蛋白成分,使得肺组织蛋白可以更好的在2-D胶上展示。  相似文献   
22.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74例肺癌和76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癌胚抗原(CEA)及透明质酸(HA),同时测定了58例健康人S-HA。结果显示:肺癌患者S-CEA极显著高于良性肺病患者(P<0.001),肺癌患者S-HA极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良性肺病患者(P均<0.001)。肺癌患侧BALF-CEA和BALF-HA极显著高于肺癌健侧、良性肺病患侧和健侧(P<0.001或P<0.002)。根据各项指标在肺癌时的阳性率,选用S-CEA、BALF-CEA和BALF-HA作为诊断指标,当3项阳性时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97%、阳性预示值为95%,用性预示值为76%,准确性为72%。  相似文献   
23.
SCC-Ag、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SCC Ag、CEA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病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4.
白藜芦醇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损伤与肺组织选择素(选择素P、选择素E)表达的关系及白藜芦醇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溶剂组。用40 g/L牛黄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胰腺炎模型,治疗组在建模后立刻经阴茎静脉注射溶解于吐温80溶剂中的白藜芦醇(10 mg/kg)。术后3、6、12 h取材,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数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脏毛细血管内皮选择素P、选择素E表达。结果治疗组肺组织损害明显较模型组肺组织轻(P<0.05);随时间推移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数及肺组织MPO活力逐渐增高,而治疗组BALF中白细胞数及肺组织MPO活力在各时间段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选择素P、E在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治疗组表达较弱。结论在胰腺炎肺损伤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肺脏毛细血管内皮选择素表达,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减少,炎性细胞局部浸润降低,而达到治疗胰腺炎肺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peptide,ProG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两种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了63例SCLC、41例良性肺疾病及4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的水平。结果单个检测ProGRP、NSE及联合检测ProGRP和NSE(ProGRP+NSE)诊断SCLC的特异性分别为88.89%、80.25%及66.67%,敏感性分别为73.02%、63.49%及84.13%;NSCLC中ProGRP和NSE的敏感性分别为12.5%和22.50%;ProGRP+NSE诊断SCLC的敏感性明显高于NSE(P<0.01),但和ProGRP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NSE诊断早期SCLC的敏感性仅36.84%,ProGRP及ProGRP+NSE诊断早期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63.16%和73.68%,和晚期SCLC(分别为77.27%及88.64%)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SCLC中,ProGRP和NSE的相关性较强(χ2=5.00,P<0.05)。结论NSE对SCLC早期诊断价值有限;ProGRP及ProGRP+NSE可能是肺癌分型及SCLC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与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SCLC发病机制、筛选其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应用双相电泳(2-DE)分离6例SCLC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ascot软件查询NCBI或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每张图谱约检测到800多个蛋白质点。经匹配分析,肺癌组织之间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凝胶图像的匹配率分别为75.5%和78.2%;选择14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率较好、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的点进行质谱分析,结合表观分子量及等电点(pI),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①与蛋白质降解通路有关的蛋白质: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蛋白酶体β亚单位2型及β亚单位5型;②自由基/抗氧化剂类: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黄素还原酶(FR);③细胞骨架类:原肌球蛋白-3(Tpm-3);④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1);⑤分子伴侣:抑制素(PHB),内质网蛋白ER29(Erp29);⑥其他:可溶性NSF黏附蛋白(alpha SNAP)。结论应用2-DE及MALDI-TOF-MS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可能成为SCLC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肺结核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蛋白多肽图谱,找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从而筛选出肺结核的标志蛋白多肽峰图(m/z)。方法应用2种液体蛋白芯片技术(MB-WCX和MB-IMAC-CU)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14例病理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多肽图谱分析;采用ClinProTools软件分析肺结核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组间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MB-WCX型液体蛋白芯片处理后共获得74个蛋白多肽峰图,其中42个蛋白多肽峰图呈组间极显著差异(P<0.001)表达。MB-IMAC-CU型液体蛋白芯片处理后共获得68个蛋白多肽峰图,有11个蛋白多肽呈组间极显著差异(P<0.001)表达,且其中的8个峰图与MB-WCX型液体芯片检出的组间极显著差异峰图完全相同。经MB-WCX处理所获的42个差异蛋白多肽峰图中有17个蛋白多肽在肺结核患者组中表达上调,其余25个蛋白多肽在肺结核患者组中表达下调。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肺结核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图谱,并且能够筛选出潜在的疾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8.
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SPF)测定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56例肺癌新鲜组织及36例非癌性病变的肺新鲜组织的DNA含量(DI)和SPF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①肺癌病变组织DNA含量、SPF均显著高于非癌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组异倍体率78.6%,而肺非癌性病变组异倍体率5.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肺癌组织DNA含量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③肺癌异倍体组SPF高于二倍体组(P<0.05)。肺癌SPF与肿瘤分期、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SPF均相应增加(P<0.05)。结论DNA含量改变、增殖活性的增加在肺癌组织中具有普遍意义。肺癌组织增殖活性越高,肿瘤转移的潜能越大。肺癌组织的FCM 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测定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组织中组织蛋白酶 D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蛋白酶 D的阳性率为66.7% (2 0 /30 ) ,其表达与肿块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P <0 .0 1 ) ,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组织蛋白酶 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30.
报告CT导向胸内邻近大血管或直经小于3cm的病灶的经皮针吸活检术20例。这些疑难病灶的径皮活检术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本组正确诊断丰85%,其中恶性肿瘤为80%,良性病变为90%。术后小量气胸2例(1%),小量出血1例(5%)。CT扫描能精确确认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并能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因此疑难病灶的经皮活检应该在CT导向下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