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和核仁组成区(AgNOR)胶银染色法对比观察60例肺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计数均能较敏感的反应细胞增殖活性,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其数量变化均与肺癌分型分级有关。结果还提示,PCNA与AgNOR均可作为肺癌分级诊断的参数,并可作为常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2.
绞股蓝总皂甙(GypenosidesGP)对Lewis肺癌原位肿瘤的生长及肺转移均有抑制作用。在15、30、60mg/(kg·d)的剂量下,原位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1.8%、45.2%、49.3%,且能明显减少肺转移集落数,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1972—1982年间所收治的60例肺转移瘤,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原发灶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31例,消化系统癌9例,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7例,头颈部癌6例,神经系统肿瘤2例,呼吸系统癌肿1例和未查明的原发灶者4例。在X线胸片上转移瘤呈不同的表现,我们将其所见分为六型:①结节型、②球块型、③肺门型、④浸润型,⑤粟粒型,⑥胸水型。其大多数为结节型和球块型。原发病灶治疗后至肺转移瘤出现,其间隔期短至1个月,长者达9年。转移多发生在原发灶治疗1—2年之间。因此这类病人应该在原发瘤治疗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X线胸部拍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根据文献报告及本组分析确有延长其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机制。方法48只实验组大鼠注射40g/L(4%)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48只)大鼠分别在1、3、5、7、9、12h点剖杀,取胰腺及肺组织行病理观察、微血管通透性及MPO活性测定;RT-PCR法检测胰腺及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结果制模后胰腺及肺损伤逐渐加重,胰腺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微血管通透性逐渐升高;胰腺TNF-α、ICAM-1基因表达均在1h明显升高,至7h达到峰值;肺组织TNF-α、ICAM-1基因表达则在1h后逐渐上升,至9~12h达到峰值。结论SAP引起ALI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间窗口,该窗口内的早期预防性保护可能利于防止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作者观察了10例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①肺泡隔纤维化、胶原纤维增生;②肺泡Ⅱ型细胞显著增生,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板层小体增多其内容丢失;③肺泡-毛细血管腔厚度增加;④肺血管基膜增厚或扩张。可能是因为长期高流量、高压力冲击下,肺血管发生结构性改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肝细胞癌 (HCC)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 5例H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 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HCC和癌旁肝组织TGF 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HCC中TGF β1的表达和MVD均高于癌旁肝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转移高危组中二者均高于转移低危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二者在肿瘤大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HCC中TGF β1表达强度与MV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GF β1在肝癌组织中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肿瘤MVD和TGF β1蛋白表达二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 via bronchoscope for lung diffuse lesions and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BLB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256 diagnoses of unknown patients with lung diffuse lesions or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Results Eighty-nine final diagnosis cases via TBLB only onc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double lung diffuse lesions was the highest, [51.06% (24/47)], local non-nodule lesions, nodule lesions, cavity lesions were 33.33%(23/69), 29.91%(35/117), and 28.57%(4/14), respectively. Among 24 diagnostic cases of double lung diffuse lesions, there were 6 cases of pneumonia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9 cases of lung carcinoma, 7 cases of adenecarcinoma; 6 cases of pneumonia, 2 cases of fungous infection, and 1 case of lung hemosiderusis. The diagnostic yield about 58 cases of local lesions was low, among which non-nodule lesions accounted for 33.33% and nodule lesions accounted for 29.91%. In 89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with histological diagnosis, lung carcinoma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frequent diseases, which accounted for 86.52%. Conclusion TBLB is a reliable, safe, effective and repeatable operation method in diagnosis of lung diffuse lesions and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体外非接触共培养模型,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方法 分三组,每组6例.对照组:小鼠MSCs单独培养组;实验组A:正常肺组织单细胞悬液+MSCs;实验组B:损伤肺组织单细胞悬液+MSCs.共同培养8d,激光共聚焦和RT-PCR检测共培养体系下室中的SP-C和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A都只检测到AQP5;而实验组B可同时检测到AQP5和SP-C.实验组B的AQP5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与实验组A比较,其AQP5 mRNA的表达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实验组A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体外非接触诱导小鼠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9.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HVEF和MMC单独使用及联合应用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并根据抑制率判定协同效应,从而探讨高压静电场(HVEF)与丝裂霉素C(MMC)联合应用对癌细胞生长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HVEF与MMC联合作用后,两种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均低于单独使用MMC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下降了20%~38%(P〈0.01),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下降了7%~15%(P〈0.01),且两种方法具有协同效应,说明一定强度的高压静电场能够增强丝裂霉素C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7.5%,高分化腺癌和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和组织学Ⅲ级 (P <0 .0 5) ;P 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0 .0 %,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浆膜及浆膜外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内浸润者 (P <0 .0 5)。胃癌中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共同表达率为 2 1 .4%(P <0 .0 5)。结论 Bcl 2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P 糖蛋白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存在原发性耐药 ,同时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Bcl 2蛋白、P 糖蛋白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