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8篇
  免费   1335篇
公路运输   7974篇
综合类   8371篇
水路运输   4852篇
铁路运输   5473篇
综合运输   109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859篇
  2014年   1738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2294篇
  2011年   2231篇
  2010年   1665篇
  2009年   1649篇
  2008年   1901篇
  2007年   2328篇
  2006年   2157篇
  2005年   1327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解读《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与《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汇编——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标准的共性部分,并从编制背景、标准定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82.
半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重建是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坡面植被越冬率是坡面生态工程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研究依托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内蒙古集宁-老爷庙标段)生态护坡工程,结果表明:喷附时间、坡向、坡度,坡面母质、坡位、冻水浇灌以及喷附基材配比等因素,都会影响护坡植物越冬能力,从而通过试验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改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83.
苏通大桥南塔墩承台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通大桥南主塔墩承台为超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出现温度裂缝,施工中采取了合理分层、双掺技术、内散外蓄、温度应力监测等温度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和内外温差,施工后的承台质量,达到内实外美,未产生温度裂缝,并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与温控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84.
桥梁监测系统中复杂结构的静力应变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冬莲  肖汝诚 《公路》2006,(6):105-108
在桥梁结构状态监测评估系统中,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是监测信息经济可靠的关键,也是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复杂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基于关心截面插值拟合误差最小准则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并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优化步骤及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5.
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效益计算及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奕  谈至明  柳正华 《公路》2006,(11):183-186
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是路面预养护技术的核心,是比选预养护方案和确定实施时机的前提。根据美国等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的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养护技术水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预养护效益分析中的效益指标、效益计算基线和预养护时间范围展开了讨论;进而,提出我国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预养护分析中效益指标选用建议和它们计算下基线的参考值,以及预养护时间范围的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86.
柯俊  祖洪飞  史文库 《汽车工程》2020,42(2):178-183
为优化推力杆的球铰结构并提高其疲劳寿命,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和遗传算法的推力杆球铰多目标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不同橡胶衬套预压缩量和球铰结构的推力杆球铰橡胶衬套的应变分布特征和刚度参数,进而得到推力杆刚度参数、橡胶衬套预压缩量与球铰关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建立推力杆球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得到推力杆球铰的优化方案。样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使推力杆球铰的疲劳寿命提高了7倍。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充实了变截面橡胶金属复合结构的设计理论,并为推力杆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7.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并划分了各驱动模式的工作范围,以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驱动模式切换控制和转矩分配策略。开展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系统效率优化的驱动模式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经济性,能耗降低11%。  相似文献   
888.
为实现刹车时桥上多状态车流并行动态演化的高真实度模拟和时变汽车荷载与桥梁运动状态的时时耦合,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上丰富随机车流模拟方法,宏观上沿用交通荷载调查数据中的车辆顺序、车辆基本特性等不变量,以车辆间距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限幅随机变量,形成深度融合交通荷载调查数据和交通流理论的随机车流高真实度仿真方法;微观上对车辆间距随机变量确定的关键状态-阻塞状态,引入加权速度,实现阻塞密度时车流的走走停停动态描述,采用考虑驾驶人状态的概率分布方法确定车辆时距;实现多密度随机车流的高真实度仿真。其次细化刹车过程模拟,建立车流差异化刹车模型:采用顺次对比方法,筛选桥长范围最不利刹车车流;引入停车视距,考虑驾驶人反应,区分头车和跟驰车辆,精细模拟车辆刹车动态过程和刹车车流演化过程,差异化确定各车辆刹车参数;实现桥上多状态车流并行动态演化模拟。第三建立刹车力学模型,并融入至已有正常车流的车-桥耦合系统,构建可考虑刹车状态的分析系统。最后确定桥梁典型响应和分析指标,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例,对多刹车工况下的桥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上刹车状况一般会产生超过正常行驶状况下的桥梁响应,最不利单车道刹车状况下的塔根弯矩甚至达到跑车工况的2.7倍,简单采用规范冲击系数方法很难实现刹车响应的包络;刹车过程中的桥梁响应最值不仅与采取刹车的车辆数目和桥上车辆保有量有关,还受刹车作用与桥梁原响应趋势的顺逆程度控制;桥梁及桥上刹停车辆的总质量和桥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决定桥梁响应时程曲线趋势振幅;典型桥梁响应的总体趋势,与车流密度和刹车车道数相关性较小,不同时段车流会对梁端顺桥向位移和塔根弯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89.
为了提出能够有效遏制超速行为的干预措施,明确已有超速行为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适用条件、优缺点及结合措施效果,对该领域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综述。根据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首选报告准则(PRISMA),将超速行为及其干预措施作为关键词,分别从11个电子数据库中搜索与超速抓拍系统、反超速宣传、超速警告标志和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相关文献,通过构建文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估,筛选出101篇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叙述性地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速抓拍系统、反超速宣传、超速警告标志及智能超速干预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超速干预效果,且受一些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地,对于超速抓拍系统,区间式超速抓拍系统的干预效果最好,而移动式超速抓拍系统最差;对于反超速宣传,户外广告的超速干预效果最好,但印刷类广告作用不大;对于超速警告标志,超速张贴标志具有较显著的干预效果;警告型动态速度显示标志的超速干预效果优于标准型动态速度显示标志;对于智能超速干预系统,强制型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的超速干预效果最佳,自愿型智能超速干预系统效果最差;对于结合措施,多数结合措施较单个措施的超速干预效果更好。总体而言,超速抓拍系统和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的超速干预效果最好,超速警告标志次之,反超速宣传效果较差,结合措施可增强干预效果。上述结果可为超速行为干预措施的选择或提出奠定理论基础。针对已有超速干预措施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优化试验或调查方案,进一步探究超速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基于大数据(如车辆轨迹、视频数据)提出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90.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簧下质量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并且电机电磁力和转矩波动对车轮造成电机激励,进一步加剧车轮振动引起垂向振动负效应的问题。鉴于此,考虑电机的电磁激励,建立了电动汽车-路面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表达式,以及路面振动引起的二次激励。计算了简支与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模态频率,根据频率分布进行了截断阶数选取,并分析了边界条件、电机激励和车速对路面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行驶速度、路基反应模量及路面不平顺幅值下,激励形式对汽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顺幅值越小,弹性支撑对路面响应的影响越大,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响应较小,电机激励会引起路面响应的增加;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不平顺幅值和路基反应模量越小,考虑路面不平顺、路面二次激励和电机激励的三重综合激励对电动汽车响应的影响越大,激励形式对轮胎动载荷的影响最大,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次之,对悬架动挠度的影响最小;电机激励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对路面破坏和寿命产生的负效应不容忽视。所建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及研究思路可为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