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137篇
综合类   723篇
水路运输   266篇
铁路运输   75篇
综合运输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障碍物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军用机场净空规格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跑道和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区障碍物限制面的数学模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ArcGIS系列软件建立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限制面三角网高程模型,并进行三维显示,将数字高程模型与平行双跑道机场地形图相叠加,对军用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障碍物进行了评定.分析结果表明:障碍物O1、O2、O3三点...  相似文献   
52.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融资业务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同时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也为金融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还缺少一些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准和认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的因果关系反馈原理,对物流融资业务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提出了规避物流融资业务风险的主要措施及注意事项,对业务主体方规避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航运企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职货代物流专业应当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本文就货代岗位专业证书考试融入货代物流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4.
文中根据国际物流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并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教学做与一体"的教学理念,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方法,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飞艇的优势及其研发动态,阐述了面向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赋予飞艇的新用途: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可用于支援后勤运输指挥站或指挥中继,用来全天候监视搜索和战场通讯保障等.飞艇的应用有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大部队、重装备远距离的快速投送难题.  相似文献   
56.
在初步确定军用爆炸品航空运输适运范围的基础上,从军用爆炸品理化性质出发,依据冲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热敏感度等重要感度,运用雷达图法对军用爆炸品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依据危险性大小,对其科学归类,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包装、储运、配载隔离、组织实施等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浮运转体法架设钢桁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阜铁路增建二线茨淮新河特大桥钢桁梁架设施工中,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利用六七式铁路舟桥器材、六四式铁路军用梁等战备器材,拼组成浮运船,使钢桁梁在岸边预拼装,然后利用浮体转体法、浮运法将钢桁梁整体架设到位,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占用航道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供同类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8.
军交运输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定量评估较为困难.介绍了矩阵结掏分析法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军交运输快速反应能力的有关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矩阵结构分析法对军交运输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以求为军交运输训练、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概述了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内涵、特征和构成,阐述了建立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展军民融合航空军交运输保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主要措施,为我军军交运输保障机制建设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60.
The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port selection in liner shipping. The central work is to set up a model to deal with port choice decisions. The model solves three matters: ports on a ship’s route; the order of selected ports and loading/unloading ports for each shipment. Its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otal cost including ship cost, port tariff, inland transport cost and inventory cost. Th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in real data, with cargo flows between the USA and Northern Europe. Afterwards, two sensitive analyse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assesses the impact of a number of port calls on the total cost which relates closely to the viability of two service patterns: multi ports and hub & spoke. The second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of large vessels in the scope of a logistics network. The overriding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dicate the influence of logistics factors in the decision of port choice. The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to combine different factors when dealing with this topic, or else a result can be one-s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