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611篇
综合类   222篇
水路运输   387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作者 《船舶工程》2020,42(2):127-130
传统管件加工车间依靠工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储运,对生产过程数据以及质量数据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管控和追溯。通过梳理工艺流程,并将智能制造理念与传统管加生产线现有制造模式深度融合,设计了一条面向中小管件柔性加工的管法兰焊接加工无人生产线,经过现场运行调试,实现了管法兰焊接生产线的可靠稳固运行,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了企业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762.
为研究船舶中复合材料充液管路的减振特性,首先采用几何尺寸相同的复合材料直管和钢直管进行振动响应对比分析。通过直管的四端阻抗测试,获得2种材料直管的传递矩阵,对比分析复合材料管路与钢管的振动传递损失。然后对2种材料直管进行自由边界下的模态测试,获取管路的阻尼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输水性能和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管路只是同几何尺寸钢管质量的一半,复合材料管的固有模态频率要低于钢管,模态阻尼系数却远大于钢管。在2500 Hz内复合材料管的横向振动传递损失优于钢管;而轴向传递损失在低频段要劣于钢管,高频段又优于钢管。因此在减振性能上,复合材料管更利于振动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研究成果可为复合材料在船舶充液管路减振降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3.
新建铁路成兰线红桥关隧道浅埋穿越泥石流堆积体及活动断裂,施工中出现洞周岩土体失稳而向洞内滑移、地表开裂和支护体系异常变形破坏等工程问题。本文从地质条件及开挖效应、地下水和地层偏压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性实施“先固后钉法”施工关键技术,即在洞室开挖前施作群桩预加固形成半封闭支护结构,在初期支护后施作复合土钉形成补强支护结构。该技术改善了围岩条件,提高了支护体系的整体性,充分协调和控制了围岩及支护体系的变形,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64.
研究管道预制生产对提高船舶工程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提高工程安装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介绍了船舶管道预制生产线的组成部分,阐述了管道制造生产线中重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机构的运动方式,分析了设备的工艺参数,可作为实际管道预制流水线的作业指导,也可为其他智能制造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5.
为解决下穿运营线、建(构)筑物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问题,分析地下空间下穿工程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基于“动态平衡”的地下空间下穿机制,给出安全控制技术,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建议。结论如下: 1)地下空间下穿是既有工程、地层、下穿工程扰动与平衡的动态过程; 2)扰动与控制过程分析是下穿机制研究的重点; 3)安全下穿以稳定性为目标,针对既有结构、地层介质、支护结构、动态管控等方面强化控制措施; 4)可从地质条件、覆跨比、周边环境及沉降控制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下穿工程工法; 5)可通过加固及托换、地层改良固结、隔离和支护等技术,有效提高既有结构、地层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66.
文中介绍了高温管道保温层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温管道保温层厚度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方法,以及在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针对管道保温层材料、结构和经济厚度优化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解决保温管道设计和更换管道保温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7.
张洁 《水运工程》2021,(4):180-186
针对东南亚地区采用中国标准的PHC管桩与英标的对接问题,基于英标对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确定了英标应用于PHC管桩力学性能计算的方法,计算项目包括:材料强度、预应力损失、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抗剪承载力、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并将这些力学指标与我国常用标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英标计算结果总预应力损失、有效预压应力接近;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偏小;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设计值偏大。结果为海外工程中PHC管桩标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8.
为解决高含盐地层盐侵顶管润滑泥浆造成滤失量过大、黏度下降、动塑比下降,导致管周摩阻力增大,影响顶管施工的问题,依托山东省黄水东调二期工程的地质勘察结果,选用凹凸棒土、HV-CMC等抗盐材料,通过配浆试验得到配浆水+5%加量凹凸棒土+5%加量膨润土+0.35%加量NaOH+0.8%加量HV-CMC的泥浆配方。采用抗盐试验和抗渗试验测试盐侵前后黏度、滤失量、抗渗性等指标,得到结论如下: 1)钙镁离子由于价位高、水化能力差,盐侵影响大于钠离子; 2)润滑泥浆的黏度随盐侵增大而表现出先迅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的现象; 3)地层粒径对泥浆抗渗性影响很大,建议泥浆使用前增设原状土中的抗渗性测试。  相似文献   
769.
对新建鲁南高铁站场软土地基采用微型注浆钢管桩进行加固,探讨了软土地基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方案及其施工技术;为评价站场软基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效果,开展微型注浆钢管桩成桩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试验,通过埋设监测元件获得加固区邻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微型注浆钢管桩成桩过程中,地表纵向水平位移变化比较小,地表竖向位移无明显变化,产生的深层横向水平位移和纵向水平位移都较小;并且在成桩过程中,各测试断面的孔隙水压力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略有降低,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孔隙水压力。这些结论证明采用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站场软基是成功的,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0.
阿布扎比某港口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拟对已建集装箱堆场布置形式进行改造。针对堆场改造后有较大活荷载作用在已建雨水排水管道,对已建雨水排水管道是否存在破坏,是否需要对已建雨水排水管道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进行分析,拟采用当地使用的美国标准对玻璃钢管道环向挠曲变形进行计算复核,得出现场已建玻璃钢雨水排水管道能够满足堆场改造后的使用要求,不需要对已建雨水排水管道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