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276篇
综合类   370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所铺筑路面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重点阐述了拌和设备的选型,拌和设备的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试拌试铺及拌制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以及热拌沥青混合料各种指标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2.
张毅  杨秋侠  邓威 《公路》2001,(8):120-125
通过对水泥新标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修订内容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着重指出了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点和工作实际中应注意的事项,使新标准能够在公程中得以正确实施和采用。  相似文献   
23.
24.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5.
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低水灰比、低砂率、高骨胶比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沥青混合料是目前工程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路面材料,其配合比是影响其性能和使用状况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所以,对于沥青混合料而言,配合比的确定至关重要。与之类似的沥青砂浆,其配合比应该怎么确定,一直是困难的问题。文章根据现在工程中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通过相同骨料表面积包裹相同数量的沥青的原理来计算沥青砂浆的油砂比,旨在类比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计算方法,得出适用于沥青砂浆的配合比计算方法,以服务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7.
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摊铺机结构和施工方法不当是造成级配离析的主要原因;而自卸卡车的运输过程是造成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8.
就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配合比的配置、调整、现场搅拌、施工等过程控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在京沪高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为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在今后高铁施工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王聪  彭浩 《隧道建设》2020,40(10):1433-1440
襄阳市东西轴线项目沉管预制采用节段整体式全断面顺浇法,具有高强度、大断面、大体积的特点,管节控裂难度较大。为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裂缝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采用Midas FEA软件,进行沉管管节在设计工况下的水化热温度应力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分析管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节连接处抗裂安全系数较低。进而选取理论开裂风险最高的边墙倒角位置和施工难度最高的中隔墙倒角位置进行模型试验,实际模拟钢筋及预埋件施工工序,全面检验原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可靠性,并布设智能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局部块体试验,合理优化钢筋及预埋件的结构形式和安装工序,验证混凝土性能并优选施工配合比;同时,通过提出的原材料温控标准对模型试验进行温度智能监测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30.
余鹏  陈美霞  谢坤 《船舶力学》2019,23(5):621-629
文章以圆柱壳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反映测点模态振型相关性的比例系数来修正传统的有效独立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系数-有效独立法的测点优化布置算法。并分别用基于模态和响应的评价准则与现有的三种测点布置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比例系数-有效独立法可有效地避免测点间的信息冗余问题,在保留结构振动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更加准确地预报圆柱壳结构的声振响应,是一种适合圆柱壳结构较为理想的测点优化布置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