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193篇
综合类   205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51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浅谈山区公路路线线型设计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西柏坡公路的设计,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以及超高过渡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62.
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对边坡进行防护,投资少,效果好,安全可靠。磁左省道山区高边坡采用柔性防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柔性防护山区上边坡的施工工艺积累了新的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3.
冀伟 《交通标准化》2008,(8):186-188
山区高速建设中运用分离式路基的理念,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建设指导思想,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代表现代及未来公路建设思想的发展方向。灵活运用分离式路基在山区高速中的优点,才能实现山区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64.
从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的历史及现状、主要类型及危害、生成环境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地形高差、岩土体地质类型是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断裂是影响泥石流生成的主要因素,新构造运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重庆市泥石流、滑坡活动的本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5.
绿色交通成为近年来许多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先进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与平原地区城市不同,由于受地形、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山地城市必然要走一条不同的绿色交通之路。本文分析了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受地形影响、与山水相融等特殊条件后与山水相融等特殊问题,以重庆市绿色交通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一些经验,提出今后山地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6.
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承担功能不同,所以其排水设计在服务对象、排除对象、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和受纳水体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越来越多近郊公路被纳入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范畴的大背景下,以淄博市冯北路为例,从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其他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市政排水设计理念在近郊公路市政化改造中的融合与落实,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新建雨污水管道、新建雨水泵站、污水泵站、地下排水盲沟等措施,在近郊公路有限的道路红线范围内,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利用碎片化的空间,联合使用多种排水设施,实现了较好的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367.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生态敏感的西南山区实现\"绿色铁路\"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铁路建设与资源的保护协调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研究结论:(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2 6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6 6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65 96 hm2,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2)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绿色铁路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保护林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368.
跟驰状态反映车辆间的跟随风险程度;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跟驰状态变化路径;本文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数据;构建基于高阶马尔可夫链的弯道路段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模型。首先;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跟驰车辆轨迹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表征跟驰状态的公因子特征;其次;利用K-Means++算法对公因子特征进行聚类;将小客车跟驰状态分为强跟驰、弱跟驰和强弱过渡区间这3种状态;最后;引入高阶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结果表明:强跟驰和弱跟驰状态的转移存在状态转移的过渡区间;强跟驰时;前导车对跟驰车有较强的制约性;跟驰车辆速度随前导车变化而发生延迟性变化;随着跟驰状态由强转弱;制约性会逐渐降低;七阶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7.6%以上;3种跟驰状态的自转移概率分别为97.57%、98.90%和96.74%;状态之间的转移方面;强跟驰与弱跟驰直接转移概率较低;过渡区间在转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预测小客车跟驰状态转移时具有优越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前车碰撞主动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369.
周勤  尹崇清 《水运工程》2007,(12):77-80
结合嘉陵江苍溪、新政、金溪、凤仪场枢纽等实际工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外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船闸引航道口门外连接段出现回流的几率低,其水流条件主要由纵向流速Vy和横向流速Vx控制,对于山区河流Ⅳ级航道,当连接段布置在主航道一侧时,其水流控制指标Vy≤2.6m/s.Vx≤0.4m/s时.船舶通过连接段进出闸的航行状态均较好。  相似文献   
370.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是有差异的。文中分环境要素比较了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不同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分别比较不同的建设方案、不同的改扩建路基形式、不同的路基加宽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对于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在现有路线通道尚未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改扩建方案,以避免新建复线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路基改扩建形式以单侧整体式路基加宽为宜,同时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不宜采用整体式加宽的局部路段,采用单侧分离式路基加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