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209篇
公路运输   742篇
综合类   981篇
水路运输   633篇
铁路运输   534篇
综合运输   1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等级道路通过机场飞行区时,需根据无线电导航设施及其保护区范围、按照机场净空要求、考虑道路灯光对地面航空灯的影响,同时结合道路本身线形设计要求来确定最终道路线位方案。该文介绍了机场无线电导航设施及其保护区范围内场地要求,同时以南五环路穿过南苑机场无线电导航设施保护区的线位选择为例,详细介绍在满足机场要求的前提下,南五环路在通过机场飞行区范围内合理调整线位,使五环路通过机场飞行区时,满足飞行区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2.
该文介绍了国家康居工程福建晋江兰峰城市花园的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针对康居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中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污废水分流、中水回收利用,区域消防系统集中设置屋顶水箱及消防泵房,并采用节水、环保的新产品、新设备,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康居住宅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城市新区道路网规划理念的分析,结合武汉新区道路网的现状,讨论了武汉新区对外、对内、慢行等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4.
杭州湾跨海大桥水中低墩区钢管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力  王东晖 《公路》2006,(9):16-20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水中低墩区自然环境条件,对该区域桥梁钢管桩设计思路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包括从钢管桩设计方案的选择到钢管桩细部构造的设计思路,结构受力的理论计算,施工、制造工艺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65.
给出了一个基于GIS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设计流程。首先,给出了一个新的基于GIS的框架,使之能够用于动态的交通数据的融合、分析以及可视化。这个框架的主要特征是将用于显示空间地图数据与用于动态网络装载的动态交通信息融入统一的体系中。而后给出了相应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流程,包括:数据输入,数据预处理以及相应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试验以及结论。  相似文献   
66.
眼球追踪技术在高速公路景观敏感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摄像头进行眼球自动追踪的技术以及在高速公路景观敏感区研究中的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图像灰度曲线进行计算,分别获得水平和垂直灰度曲线,接着进行初步定位得到包含眼球在内的矩形区域,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眼球位置进行精确计算,最后利用图像帧列计算眼球的相对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由此可以记录试验者对高速公路景观不同区域的注意程度和关注时间,为高速公路景观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7.
桥梁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计算问题,分析了当前冷却水管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方法,对多重网格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在不增加计算时间的前提下能更准确地计算出水管冷却温度场。基于这种处理方法,结合通用软件ANSYS对某高墩大跨刚构桥桥墩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68.
王广领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4-26,38,M0006
合理的横断面形式、平纵线形指标、路基路面设计是城市道路改建中的关键。结合苏州老城区道路改建项目,针对现状建设条件、交通量预测结果,推荐采用三块板断面布置形式。通过拆除原侧分带、压缩非机动车道形式,使现状双向四车道实现双向六车道,同时新建侧分带保留了四排绿化,充分考虑了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需求。拓宽新建段一般路基设计采用20 cm C20混凝土处理,路面设计根据现状弯沉值推荐了两种方案,为城市道路改建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9.
Two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growth in bicycling and enthusiasm for complete streets—suggest a need to understand how various roadway users view roadway designs meant to accommodate multiple modes.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bicyclists’ roadway design preferences, there has been litt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pinions of non-bicyclists who might bicycle in the future. Additionally, little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preferences of the motorists who share roads with cyclists—despite the fact that motorists compose the vast majority of roadway u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imilarly developed countries.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n internet survey examining perceived comfort while driving and bicycling on various roadways among 265 non-bicycling drivers, bicycling drivers, and non-driving bicyclist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alysis of variance tests revealed that both drivers and bicyclists are more comfortable on roadways with separated bicycling facilities than those with shared space. In particular, roadways with barrier-separated bicycle lanes were the most popular among all groups, regardless of bicycling frequency. Striped bicycle lanes, a common 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a majority of the sample believed that they benefit cyclists and drivers through predictability and legitimacy on the roadway, but the lanes were rated significantly less comfortable than barrier-separated treatments—particularly among potential bicyclists.These findings corroborate research on bicyclists’ preferences for roadway design and contribut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otorists’ preferences. They also support the U.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s efforts to encourage greater accommodation of bicyclists on urban streets.  相似文献   
70.
山岭重丘区选线受地形、水文地质、路线交叉、公铁交叉等多种因素制约,线位的优劣是制约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背景为山西省晋城市G207线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结合项目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本次选线的几点原则,通过不同线位的比较,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经济的线位,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