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249篇
综合类   1169篇
水路运输   909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山区已建高坝枢纽新建通航建筑物轴线布置受河道窄、水头高、电站泄流及已有建筑物影响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依托贵州清水江白市水电站枢纽新建通航建筑物工程,采用1∶100正态整体水工模型与自航遥控船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多条轴线布置方案进行通航水流条件及船舶航行操控研究与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右岸轴线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及船舶航行状态均较好,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解决了工程关键问题,可供类似已建高坝水利枢纽新建或扩建通航建筑物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2.
从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所处的工作环境,分析单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海事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组成原理、优缺点、性能测试。介绍多传感器数据在USV上的融合原理、融合流程及其应用情况。经过实船海上试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指标良好,较好地解决USV在复杂水域安全航行的感知技术问题。所描述的感知技术,对设计和研发搭载不同任务的USV,识别不同工作场景环境,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汽车导航用电子地图的高效路网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有效地描述实际道路网络,提高汽车导航系统的运行效率,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子地图的路网模型。在分析了嵌入式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路网的数据结构进行了简化。采用重整实体ID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实践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表述实际的道路网络,结构精练,处理效率高,适合车载导航系统,特别是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介绍GPS系统概况、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固定电台汽车导向行驶系统。  相似文献   
25.
公路交通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总结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知识积累论)的基础上,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建国以来中国公路交通的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制度在公路交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生产要素的制度性边界"这一概念,指出制度边界具有随经济、技术等因素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和模型;为打破制度的"低度均衡",扩展生产要素的制度边界,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建立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了运输企业收入的计量模型,分析了企业利润与运输价格、运输成本、超载罚款等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道路货运市场结构的特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对运输企业在“惩罚博弈”下可能的行为选择进行了研究;其次结合美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经验,分析了不同执法强度和执法密度组合的执法策略及其适用条件、执法效果等,对中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政策建议,对中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海员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中流砥柱,他们为发展国民经济、保证航运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当前形势来分析,我国对海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和关怀力度却远远跟不上海洋经济的发展。文中主要指出我国海员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海员的发展模式及可吸取的经验,对我国海员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较为全面的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28.
在西北环境恶劣地区,线路区间往往较少设置实体应答器,列车在区间重启时需要长距离低速运行.经过实体应答器后才能确定列车位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电子地图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轨道约束算法和概率学方法,设计满足铁路安全标准要求的列车初始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9.
本文针对LNG应急逃离情况以及国内LNG应急锚地使用现状,总结分析国内、外LNG应急锚地布置情况;结合江苏滨海LNG码头通航条件,提出LNG应急通道及应急锚地三种布置方案,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比选并得出结论,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0.
Appropriat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of mobility are decisive for successful policy design in transportation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behavior in transportation cannot be adequately represented by the standard approach of revealed preferences. Moreover, mobility choices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widely regarded as normatively irrelevant. Here we draw on insights from behavioral economics, psychology and welfare theory to examine how transport users make mobility decisions and when it is desirable to modify them through policy interventions. First, we explore systematically which preferences, heuristics and decision processes are relevant for mobility-specific behavior, such as mode choice. We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infrastruc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travel preferences. Second, we argue that the behavioral account of decision-making requires policy-makers to take a position on whether transport policies should be justified by appealing to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or to rai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This distinction matters because of the (i) influence of infrastructure on preference formation, (ii) health benefits from non-motorized mobility, (iii) negative impact of commuting on happiness and (iv) status-seeking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The orthodox approach of only internalizing externalities is insufficient because it does not allow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effects. Instead,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ransport demand modeling should consider behavioral effects explici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