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92篇
水路运输   140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九牛造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九牛造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并将其与同属几种传统中药(大戟、甘遂、泽漆)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九牛造果实具稀疏平钝的疣状突起,药材茎迹明显,质坚而脆,皮层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结晶及粉粒等特征。  相似文献   
72.
考虑构件抗扭刚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将高层建筑结构等效为悬臂杆,从顶至底依次选取脱离体。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将结构的位移分解成平动与转动成分,得到相应的结构平动时构件所承担的剪力与结构转动时构件所承担的剪力,再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推导出双向地震作用下考虑构件抗扭刚度时结构的线弹性扭转角,并对构件的剪力及变形进行了修正。算例表明,考虑构件抗扭刚度时结构的线弹性扭转角、构件的剪力与变形均减小。该方法概念清楚,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73.
介绍成都地铁2号线情况:由于线路规划等原因,盾构区间(蜀汉路东站—白果林站)要26次穿越老旧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开裂。对盾构机穿越建筑物施工中多种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介绍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别,就结构裂缝计算而言,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荷载组合、acr取值两个方面.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站为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果:采用新规范,计算结构内力最大可减小12.1%,构件配筋可节约10%~15.4%,造价可减少120万元.  相似文献   
75.
论述地铁车站等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结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指出施工过程分析方法有总量法和增量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增量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对于线性问题,两种方法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而对于非线性问题,增量法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总量法有较大...  相似文献   
76.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薄壁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处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显诚  刘志英 《公路》2001,(4):49-51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薄壁结构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止裂缝产生及处理措施,供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7.
分析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建构筑物沉降的机理,结合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施工实例,从穿越 建构筑物前、推进穿越中和穿越后 3 个方面应用沉降控制技术:在近距离侧穿重要建筑时进行隔离桩施工,增设 注浆管预处理;推进中合理调整切口压力、盾构姿态、管片间隙,严格控制盾尾油脂压注、同步注浆压力、注浆 量和浆液质量;穿越后复紧管片螺栓,采用特殊填充材料注浆加固。同时,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和 信息化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表明,采用的沉降控制技术有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8.
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全保护区内施工的南门广场改造提升项目及南门隧道工程为依托,对永宁门车站及钟楼站—永宁门区间隧道进行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证明自动化监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代替传统测量手段应用于地铁结构的安全监测。研究显示,受上覆土体开挖的影响,盾构隧道会出现隆起及竖椭圆受力变形。  相似文献   
79.
针对地下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结构设计安全的问题,对设计过程中常用但易混淆的概念予以分析,给出了地下结构荷载取值、结构计算、抗浮计算方法,浅埋暗挖法通道的截面形式、初期支护形式,以及相应的结论性建议;结合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给出了盾构始发、过站、调头等的边界条件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80.
研究轴向静载荷工况下带隔板单锥薄壁方管的能量吸收特性和耐撞性优化设计。试验和数值仿真结果证明该结构的变形模式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并通过静载荷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响应面模型,探究该结构不同部位壁厚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比吸能和初始峰值力受到外管壁厚的影响比隔板厚度的影响要大。为进一步优化带隔板单锥薄壁方管的吸能性能,以外管和隔板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比吸能和初始峰值力为优化函数进行多目标结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目标比吸能和初始峰值力相互冲突,吸能比的增加会导致初始峰值力的增加。优化结果可为地铁车辆的耐撞性提供良好的设计矩阵,以获得性能更好的吸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