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0篇
  免费   389篇
公路运输   1285篇
综合类   913篇
水路运输   1331篇
铁路运输   596篇
综合运输   7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为确保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安全与稳定,需要了解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结构的力学规律。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附属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表明: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导致主体结构整体有向附属开挖一侧变形的趋势,结构内力出现重分布,附属结构施工开挖过程中主体拱顶弯矩最大增幅在开挖1阶段;②在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主体拱顶对拉连接、加强支护刚度等措施对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及变形进行控制,其中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措施的效果显著。结合设计措施的计算及实施情况对控制措施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为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2.
为讨论滨海软土高水位地区基坑降水对施工的影响,采用Midas GTS NX数值模拟软件依据广州某淤泥质软土场地基坑建立了3D分析模型。分别对未进行降水处理、一次性降水、分次降水三种不同工况下的基坑模型进行讨论,对基坑开挖后整体变形、内外部的土体变形、围护桩变形、锚索应力等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对基坑的变形控制有利,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分次降水效果最佳。不降水工况与降水工况对比,土体与支护结构的最大变形位置会产生变化,基坑边角位置采用排桩+内支撑被动支护形式支护,位移控制效果比锚索主动支护效果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883.
盾构隧道朝着超大断面发展,其内部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多样化,内部结构对盾构隧道纵向力学性能的影响值得探讨。为研究考虑公轨合建型内部结构的盾构隧道纵向力学性能,以济南黄河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31环考虑公轨合建型内部结构的盾构隧道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在第16环管片环进行加载。结果表明:盾构隧道考虑内部结构后,通缝拼装隧道和错缝拼装隧道纵向刚度有效率分别提高21.4%~61.9%和14.3%~35.3%,说明内部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盾构隧道的纵向刚度;通缝拼装隧道和错缝拼装隧道加载环最大Mises应力分别减小61.3%和69.2%,说明内部结构能够起到承载作用;隧道管片与内部结构会发生应力集中现象;错缝拼装形式有利于减小内部结构在纵向上的位移变形,同时内部结构的侧墙在施工时应尽可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相似文献   
884.
浅埋大跨度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容易造成隧道围岩偏压失稳、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青岛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为工程依托,选用数值计算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特性及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研究表明: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超前注浆加固+及时施做初期支撑的施工控制技术,隧道拱顶变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差异均能满足安全要求;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时的沉降数据表明:上台阶开挖是控制地层变形与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关键步骤,施工时要及时施做后期支护,尽早做到闭合成环。  相似文献   
885.
以常州某地铁车站项目为对象,针对地铁车站降水施工,先进行抽水试验,然后针对抽水试验开展数值仿真分析;并在获得有效结果的基础上,展开整个降水施工的数值仿真模拟,依据可靠的仿真分析结果,优化了降水设计。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和水头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降水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使后续施工按期完成。  相似文献   
886.
盾构近距离穿越群桩旋喷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在关键部位采用旋喷加固法减小盾构近接穿越过程中对已建构筑物的影响,是工程界较为普遍的施工保护措施。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固效果如何,加固对已有构筑物应力及变形影响机理如何以及穿越过程中构筑物变形发生、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均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研究结论: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对盾构开挖近距离穿越群桩过程的模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在盾构穿越桩基过程中,桩体的变形主要体现在上浮及侧向弯曲上;在未采用旋喷加固体的开挖过程中,计算与实测得到的桩体的最大上浮量均约为2 mm,而侧向变形最大约5.7 mm;对比分析采用旋喷加固对桩基变形影响效果,得到旋喷加固可有效减小盾构穿越过程中桩基的侧向变形,其中加固后1号桩体减小侧向变形达28.5%,2号桩体减小侧向变形达42.2%。  相似文献   
887.
气动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坐式单轨车的性能.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某跨坐式单轨车原车型,新车型的气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得出原车型、新车型的风阻系数;并结合两种车型的外部流场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流线型的新车造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88.
针对倾斜层状岩体在沿层面方向和垂直于层面方向存在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差异,分析在层状岩体地质中开挖隧道时的力学特性,并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开挖隧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岩层走向对偏压作用的影响规律。通过模拟和计算验证,隧道开挖后其位移随着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的夹角增大而减小,有利于隧道稳定。所以,在层状岩体地质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建议设计的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夹角不宜太小,一般不小于60°。  相似文献   
889.
近年来山区高等级公路得到迅速的发展,高填石路堤作为其重要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分析高填石路堤的稳定性,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高填石路堤工程,应用GEO-Studio专业软件中的SLOPE模块对4种工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4种因素对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0.
车地通信延时对CBTC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中车地通信延时对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的影响,做出相关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