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324篇
综合类   348篇
水路运输   456篇
铁路运输   249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一种无线遥控天车控制的硬件系统,整个系统电气线路接线简单、操作方便、系统稳定,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以南京长江四桥北锚碇基础为例,介绍大型沉井在岩面倾斜、高差大、地层性质不均,砂土液化严重以及施工场地狭小的条件下施工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3.
李冰绯  施凌 《水运工程》2011,(Z1):77-81
通常乘潮水位的确定,对于码头前沿天然水深满足船舶满载吃水要求的码头是适用的,但对于大型船舶停靠水域属非天然水深大型开敞式码头则不适用。提出以适宜船舶靠离的潮流条件确定船舶靠离泊时机,以此靠泊时机为先决条件,进而确定港池水域、航道设计中所选取的乘潮水位值,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比较。该方法运用于非天然水深大型开敞式码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4.
建立了一套高精度的明渠非恒定流试验系统,并通过40组水槽试验研究光滑明渠内连续非恒定流传播过程中的流量变化规律。试验表明:1)非恒定流在传播过程中,当周期较长时,出口处的波峰流量趋近于进口处最大流量Qmax,波谷流量趋近于进口处最小流量Qmin;2)周期较小时,出口处的波峰、波谷流量均趋近于进口处的平均流量Q;3)在非恒定流传播过程中平均流量Q沿程保持不变。通过对40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明渠非恒定流传播时波峰流量Qmax及波谷流量Qmin的计算公式,相关分析表明两式均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和悬浮泥沙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模拟某挖泥工程中悬浮泥沙的扩散输移过程,并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单元法进行离散求解.该模型结合工程实际,采用连续线源模拟挖泥过程中的增量悬沙,以揭示其在开挖过程中扩散输移的机理,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山西省的高速公路穿越煤矿采空区和铝土矿采空区的工程很多,采空区的处治设计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和使用寿命。结合工程实践,针对平阳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的特点,阐述穿越东村小窑煤矿采空区的三种处治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对比,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某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地头沟特长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安全风险源辨识研究,涉及建设条件安全、结构方案风险、施工技术风险及运营管理安全等方面,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8.
淮安三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驳岸大量采用连续沉井结构,文章介绍了淮安三线船闸的结构特点,连续沉井的准备、制作以及下沉等工艺流程、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同时也介绍了连续沉井与一般沉井下沉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9.
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我国公路交通管理难题的有效方式。以800/900MHz无源RFID技术可建立起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平台,通过建立该平台,可形成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的应用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功能,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应用,提高我国公路交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0.
An extensive body of literature addresses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road traffic, in which income is typically treated as a homogenous quantity. Here we report evidence of heterogeneity in cross-sectional estimates of the elasticity of vehicle-kilometres of travel (VKT) with respect to income, when household income is disaggregated on the basis of income source.The results are generally intuitive, and show that the cross-sec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of road traffic is not homogeneous as is typically specified in transport planning models. We show that in a number of circumstances the cross-sectional elasticity with respect to aggregate household income is of the opposite sign in comparison to more refined estimates of elasticity disaggregated by income source. If further research confirms that the elasticities we report here are causal in nature, neglecting the elemental effects could result in misleading results affecting practical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particularly as the mix of income sources shifts (e.g. if, as society ages, pension income increases as a share of all income).These results are of interest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forecasters of travel demand, as well as designers of future travel survey instruments; the latter group must decide how to generate data about respondents’ income. Current expert guidance is to collect a single estimate of aggregate income at the household level. Future travel survey design choices will bound the analyses that can be supported by the resulting survey data, and therefore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to re-visit the trade-offs associated with such choices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