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0篇 |
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05篇 |
综合类 | 698篇 |
水路运输 | 214篇 |
铁路运输 | 263篇 |
综合运输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Exclusive bus lanes provide a very high level of priority for transit operations, especially for Bus Rapid Transit and Express service, but these lanes could be underutilized and be a source of extra capacity if they could be shared in an intelligent wa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benefits of providing intermittent priority, called bus lane with intermittent and dynamic priority, of these exclusive bus lanes. Intermittent and dynamic priority can be implemented by allowing vehicles to use the lane when Bus Rapid Transit or Express bus is not present. Drivers can be alerted when a bus is in the lane using either infrastructure-based signs, or in the future using infrastructure-to-vehicle, or connected vehicle communications. Some critical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implementing bus lane with intermittent and dynamic priority system including clear distance, degree of saturation (volume-to-capacity ratio), connected vehicle penetration, and bus departure/headway frequenc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2.
根据一致性车辆路径问题的“服务一致性”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板路径的 模拟退火法(TSA)以更好地求解此问题.该算法求解分为2 个阶段:第1 阶段求解模板路 径,第2 阶段以所得模板路径为参考获得各天车辆具体配送路径方案,2 个阶段均采用模 拟退火法进行优化.借助小、中规模基准数据集,文章对TSA算法进行数值实验,并将实 验结果与ConRTR算法和TTS算法的结果作比较,利用TSA法求解一致性车辆路径问题 得到的配送路径方案和“服务一致性”指标均得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运用TSA算法规 划车辆配送路径方案,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93.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当前我国校车服务尚处于粗放式运营阶段,还存在运营效率低、国家财政投入缺口大、安全事故频出、服务满意度差等问题。鉴于此,基于安全的视角,借鉴运输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集约化经营理论,提出校车集约运营模式,与当前校车运营模式相比,其具有成本投入少、服务标准化程度高、政府易监管、有利于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有利培养学生公平意识、绿色环保等优势。进而提出了校车集约运营的5类模式:校车专营模式,城市公交模式,农村县际、乡际、村际班车模式,拼车模式,混合模式,系统阐述了5类模式的集约方法,最后在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就如何在我国推广校车集约运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常采用运行速度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山区旅游公路的复杂线形及车型构成,运行速度的计算工况应有针对性,计算手段也需改进。将洪雅—峨眉山旅游公路作为分析对象,以“三维线形条件下的复杂道路重载车辆行驶速度解算模型体系”为计算手段,针对长大纵坡路段左、右线的交通特点,分别解算并绘制了三维线形条件下典型车型和典型驾驶模式的运行速度曲线;分析了平纵面线形参数的协调性和安全性,提出线形修改建议;对于线形调整困难的情况,采用仿真模拟碰撞对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等级加强;同时检查了避险车道的设置。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道路空间线形、车型、驾驶员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运行速度预测,能更接近实际地评价和改善山区公路的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996.
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发展是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二者协调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公交系统规划与运营的深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公交车辆数、站点数、沿线客流强度为投入指标,以高峰客流量、高峰满载率适宜度为产出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二者之间协调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主城区86 条公交线路为评价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得到了每条线路的相对效率值,对每条线路进行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40 条处于强协调状态、34 条处于弱协调状态、9 条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 条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公交线路总体上处于弱协调状态.提出的评价方法在实际运营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公交运行到站时间不稳定的现象,本文提出实时的公交速度控制方法,以车头时距平均绝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进行求解.设计了3种公交运行场景,基于实时道路交通状态及乘客到达率,求解期望速度.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公交车头时距的稳定性、公交运行时间的可靠性、乘客等待平均时间及运行速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场景下,不考虑道路交通流影响的速度控制方法效果最佳,可以提高公交车头时距的稳定性(77.63%)及公交运行的可靠性(93.5%).如进一步考虑道路交通流影响,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会略有增加(6.12%).因此速度控制方法更适用于受道路交通流影响较小或长度较短的线路.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要达到公交运行可靠性的目标下,公交站间运行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有效获取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出租车运营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的出行目的识别方法.构建了基于乘客出行特征和下车所属POI点类别的乘客出行目的识别模型,该方法从出行特征及乘客下车点最终可能到达的目的地所属POI点类型两个方面确定乘客的出行目的.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对成都地区展开了出租车出行调查,并利用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发现,相比于现有的利用出行特征推断出行目的的方法,本文提出的决策树+POI(II)能够提高最终识别准确度15.76%.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成都 1周的实际运营数据中,成功地识别出219 942名乘客的出行目的,说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数据量较大的出行目的识别.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作为出行调查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99.
以北京市公交运营和能耗数据为基础,从车型、速度、满载率和公交专用道等角度量化分析了公交服务水平与公交能耗的特征关系.研究发现,公交运行速度与百公里能耗存在负相关关系,公交满载率和百人百公里能耗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同车型中,单机车的百公里能耗比双层车低约30%~40%,但单机车的百人百公里能耗却比双层车高约5%~15%.设有公交专用道的路段百公里能耗明显低于无公交专用道的路段.最后,以运行速度和满载率为主要参数构建了基于服务水平的公交能耗模型,并应用此模型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载率超过60%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缓慢;当平均速度低于40 km/h时,不同车型的公交车提高行驶速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均能耗. 相似文献
1000.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