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100篇
铁路运输   74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This paper deals with modeling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vanced procedures, existing, innovative, and new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separation rules, and service disciplines on the ultimate land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runway. The first implies a combination and/or exclusive use of conventional and steeper final approach and landing procedures. The second includes the current horizontal, innovative mixed horizontal/vertical and new vertical distance‐based and time‐based separation rules. The last embrace the common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and innovative Priority service discipline. Such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applications are assumed to be based on the new technologies on‐board the aircraft and at the ATC to be developed in the scope of the current United States Next Generation Air Transport System and European Single European Sky ATM Research programs. The convenient analytical models for calculating the runway landing capacity a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generic case of a single runway according to the “what–if” scenario approach. This enables carrying ou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landing capacity with respect to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 the ATC advance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separation rules, service disciplines, and aircraft fleet mix.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2.
从特殊的线形条件、重要结构物特征、交通环境与气象环境四方面定义运行环境复杂路段,并综合分析其运行环境风险性,制定了行车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标准;利用 ITS 应用技术提出了采集设备布设和可变信息发布设施布设方法,开发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环境复杂路段行车安全预警系统。系统由运行环境信息采集、基于 GIS 的数据库管理、行车安全预警、安全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环境复杂路段车辆安全控制、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梁彬 《交通标准化》2014,(11):89-92
结合新疆公路交通发展现状,指出新疆沥青路面预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行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时,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在不同因素之间建立一个评价的维向量,通过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式,将不同因素对路面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别评定,再通过综合考量的方式,采取最合理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4.
铁路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铁路桥梁是线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一环,随着铁路"扩能提速"战略的推进,给桥墩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横向振幅过大、冲击振动加剧等,严重影响了铁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性能。以朔黄铁路清水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营性能试验,研究高墩桥梁和低墩桥梁在不同荷载类型和不同行车速度作用下的安全运营性能,得出两种桥墩类型桥梁在荷载和车速变化时的动力响应变化趋势;通过对高墩桥梁和低墩桥梁在相同荷载和车速作用下的运营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桥墩类型桥梁在相同荷载和车速下的动力响应。相关结论可为铁路高低桥墩的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分析建立铁路运营效益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研究方法和步骤,重点围绕效益可计量、使用全覆盖、流程可再造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使其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决策现代化所紧密依赖的数字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06.
基于边需求的抢修分队选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机动作战背景下抢修分队的合理选址问题,提高战场装备抢修的时效性,基于不确定决策理论中的拉普拉斯准则以及网络上任意一点均有可能发生任务需求的假设,以整个机动交通网的覆盖率最大为目标,构建了一种新的双重覆盖标准选址模型;设计了边需求下的覆盖率计算方法,采用分区域聚类的方法构造初始解,用改进的遗传禁忌算法精确求解,并加入启发式策略,避免搜索过程中产生大量不可行解.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计算量小,在不增加网络维度的情况下,解决了边需求选址模型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7.
为合理评估不同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行人交通组织、运营管理等方案对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水平的影响,结合行人交通仿真工具,从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基于仿真方法的动态运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分析原理和运筹学中理想点法思想,建立了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水平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实际工程中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精确的反映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8.
基于交通客流形成机理,分析了城市出行者交通需求产生和出行决策;提出了交通需要是交通需求的必要条件,出行者支付能力是交通需求的充分条件;认为出行决策是依据出行者效用最大化原则。基于效用理论的交通方式分担模型,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博弈机理。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为例,将时段客流分为高峰期、中峰期和低峰期3类,研究其交通客流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峰期客流充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平峰期和低峰期客流稀少,资源闲置。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将分时段弹性票价运营策略和适当调整发车时间间隔策略运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中峰时段,结果表明:实行综合优化策略的日客流量增加了14.9%。  相似文献   
109.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 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 跟 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 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 改进模型和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推荐模型的精确度,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提高精 度;分析了因车道减少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现关闭不同车道和车道数对运营通行能力影 响结果不同,得出了相应的影响值;在一定交通量范围内,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交通量的 增加都会导致主线拥堵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降低,并给出了最大降低幅度.研究结果可为 缓解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Efforts are underway in Japan to promote “Smartway” next-generation roadways, which provide a variety of services through the use of advanced ITS technologies.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nd an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NILIM), part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 (MLIT), has conducted public-private joint research on next-generation road services using ITS technologies. Field operational tests (FOTs) of services including forward obstacle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merging assistance using 5.8 GHz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 were conducted o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Expressway through FY2007. In FY2008-2009, FOTs were conducted in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Tokyo, Nagoya, and Keihanshin (Kyoto, Osaka, and Kobe)—to promote future deployment nationwide. These included tests of information provision services to alert drivers to forward obstacles hidden beyond the crest of an incline and prevent excessive speed on sharp cur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se FOTs conducted by NILIM in recent years and their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